本书收录的作品具有无可替代的价值,它们可以直接丰富我们民族的地域文化宝库,有助于保护和传承中华民族传统文化,具有较大的学术研究和资料留存价值。本书是对清末代直隶总督陈夔龙的部分诗文进行整理出版。直隶,因其直接隶属京师而得名,“畿辅重省”延至民国初期。史载,直隶省总督权重位显,更因直隶地处京畿,亦成为清代省府第一衙,人称
本书是研究山西历史的历史专家山西师范大学原历史系主任的论文集。作者将其论文按研究对象的时间顺序进行了编排:从黄帝、炎帝及华夏名族的起源开始,一直研究到宋朝。关于山西晋南是华夏族、华夏文明的中心发祥地和华夏延续两千多年君主专制体制起源地的研究,书中从炎黄文化到尧文化,再到晋文化三个层面上展开的。通过史实证明山西晋南不仅是
《兴安府志》30卷(刻本),清乾隆五十三年(1788),知兴安府(今陕西安康)事李国麒纂修。全志约20万字,分13册30卷。1图13志为:府总图,地理、建置、山川、食货、职官、名宦、学校、祠祀、选举、人物、史事、艺文、古迹。在沿革表中记载了夏代至清代兴安府和所领各县的史迁情况等。“土产志”不仅记载了地产谷、果、蔬、木、
本书是《甘肃镇考见略》的校注本。《甘肃镇考见略》成书于明崇祯十二年(1639),崇祯年间即刊印流传于世。《甘肃镇考见略》以明代众多朝臣的奏议和撰者的实地考察为依据,内容共涉及形势、营卫、兵马、钱粮、剿抚、沿革、驿道、赏罚等八大门类,系统反映了明代甘肃镇长城沿线地区的军镇建制、边防体系、边境贸易,是研究明代长城、历史、地
《史海趣闻》为历史通俗读物,稿件共包含二十多篇,主要有:炎帝二陵何以在湖南、何为“奋六世之余烈”、战国名将战神、史上最牛老国丈、杨坚三兄弟、曹操身后事、大唐掘墓人朱温、大宋名相寇准、龙图大元帅等。内容涉及炎帝、舜、秦孝公、白起、蔡文姬、关羽、曹操、孙权、杨坚、李渊、杜甫、朱温、杨家将、寇准、范仲淹等历史人物,玄武门之变
土观·洛桑却吉尼玛是藏族著名的文化学者。他出生于安多,成名后常驻北京,为藏、汉、满、蒙古、土等中华民族兄弟各民族间的文化交流做出过巨大贡献。其精深的文化和文学造诣为其后历代学者所称道。作为清帝御前行走,他曾参与章嘉国师主持的《五体清文鉴》《满文大藏经》的翻译和编纂工作,个人也有文学、历史、哲学、逻辑、民俗等方面的著作存
《青岛文史资料(第二十七辑)》是青岛市政协文化文史与学习委员会进行青岛文史资料汇编的第二十七辑,包含中国收回青岛100周年、青岛东部开发建设30周年两个主题,采取“三亲”征文方式,由几十位文史专家和“三亲”作者所撰文稿汇编而成。中国收回青岛100周年部分以五四运动为历史节点,主要反映近代中国被动挨打、任人宰割的屈辱历史
该书稿对自上世纪50年代以来的、关于红军长征途经青海班玛的大部分文章和论文进行了较为全面、系统地整理,通过对红军长征经过青海班玛的原因、经过班玛的红军人数、在青海班玛逗留的时间、红军长征经过青海班玛时执行的民族政策的状况、发扬的艰苦奋斗的优良作风以及对青海班玛藏区人民抗击地方军阀的反动统治产生的积极影响等一系列具体的历
本书是《见证难以忘怀的历史——报纸上的红色德州》补编,与前书无异,同样是以抗日战争到解放战争时期,在革命根据地出版的报纸,诸如《大众报》《大众日报》《渤海日报》《前锋》《渤海大众》《冀鲁豫日报》《德州时报》等为依托,按时间顺序,将刊载与德州及所属县(市、区)相关的新闻消息及文艺作品等进行整理、校注,汇编成册。最大限度地
本书收录近20篇关于宁夏历史文化研究的文章,主要涉及宁夏历史上各时期的建置兴废、政治风云、军事斗争、经济发展、文化活动、城市建设等方面,包括《贺兰山岩画数字化资源利用与开发的积极作用》《明代宁夏镇修筑的北长城》《古萧关、瓦亭关浅探》《宁夏历代诗歌史论》《宁夏古城堡》《宁夏黄河津渡历史及古渡口初探》《宁夏石窟现状及保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