是书凡二十七卷首一卷,包括郡县志、赋役志、河渠志、秩官志、盐法志、兵防志、人物志、风物志、古迹志、历代志、方外志、文苑志等大类,体例基本因袭万历扬州府志,连序、赞文字都无大改变,唯在一些门类所统细目中稍作变易增加,所添注文字能见编纂之拘谨小心。书前有康熙甲辰雷应元序、康熙三年罗森序、万历旧志原序,有修志姓氏,有目录。与
本书内容包括基本镇情、建置区划、镇名由来、建置沿革、辖区变迁、所辖村庄、自然环境、地理位置、地形、山脉、气候、河流、库塘、物产、人口民族、人口总量、源流迁徙、民族构成、姓氏组成、社会发展、科技科普、学校教育、医疗卫生、群众文化、体育活动、社会保障、脱贫攻坚、居民生活、文明建设、红色传承、乡镇建设、党建政事、镇域经济、文
本书内容涵盖史前·五帝时代、夏朝、商朝,直至2012年郑州城市非常丰富的重大发现,历史事件,如史前·五帝时代有旧石器时代重大考古发现:织机洞遗址、老奶奶庙遗址、李家沟旧石器-新石器过渡阶段遗址,新石器时代重大考古发现:新郑裴李岗遗址、新郑唐户遗址、大河村遗址、郑州西山仰韶文化城遗址、巩义双槐树遗址,黄帝时期等。
本书以公益埠为研究对象,通过重构公益埠的发展历程,剖析公益埠的历史文化内涵及其文化遗产的价值,说明了侨乡中西文化融合的特色,并结合公益埠保护现状,对公益埠文化遗产的保护与传承提出具体举措。
本书内容主要包括以下十个栏目:一是本年度研究热点,围绕本年度研究热点和重点进行组稿。二是古代史研究综述,以学科综述形式对各断代史、专门史研究进行综述,分别为先秦史、秦汉史、魏晋南北朝史、隋唐五代史、宋辽西夏金史、元史、明史、清史、思想史、文化史、古代社会史、中外关系史、历史地理、史学史与史学理论等十四个学科综述。三是学
朱舜水(16001682),名之瑜,字楚屿(又作鲁屿),舜水为其号,浙江余姚人。明清之际思想家。清军南下江南后,朱舜水积极从事抗清斗争。失败后流亡日本。其学问和德行得到了日本朝野人士的礼遇和尊重,以舜水学说为宗旨的江户学派一直影响到明治维新,为日本的繁荣与进步做出了贡献。 本书作者长期研究朱舜水,著述丰富。本书客观论述
《江阴军志》系江阴早以志为名的志书,成书于南宋绍熙五年(1194),凡32门,11卷,明正德以后逐渐亡佚。宋《江阴军志》内容涵盖了城镇、山川、名胜、教育、税赋、官宦、人物、题咏等诸多方面,且多征引他书,而所征引之书今多散佚,因此具有很强的资料性。本书整合了《绍定志》《续修江阴志》《江阴续志》,基本还原了宋《江阴军志》的
《[道光]安陆县志》四十卷,首一卷,清蒋炯、梅体萱修,清李道平、李廷锡纂,清道光二十三年(1843)刻本。清朝康熙五年(1666)安陆知县高联捷修《[康熙]德安安陆郡县志》二十卷,康熙中沈会霖又增修,遗有残本,其后百余年未有编辑;嘉庆二十二年知县蒋炯聘乡贤李道平等人修安陆县志,因转到别处任职而未付梓;道光一十三年知县梅
《[道光]黄陂县志稿》二卷,清金圆均纂修,金永森补注,民国十二年(1923)铅印本。本志为金国均于道光年间编辑,书未成而兵事起,因而仅成沿革、人物两卷,共计三万六千余字。金国均之侄金永森得此稿,认为其学识才能不足以续辑补全,故仅以按语的形式对内容进行了补注;同时他又担心此稿日后遗失,因而与胞弟金永声商定用机器印刷出版,
《〔康熙〕江夏县志》,清潘寀鼎修,清刘宗贤纂,清康熙六十一年(1722)刻本。江夏县,隋开皇九年(589)改汝南县置,明清两代皆为武昌府治,民国初年改为武昌县。武汉市今设有江夏区,名虽同,但所辖区域有较大差别。入清后《江夏县志》多次续修,。潘寀鼎莅任后,鉴于邑志存在纰缪散佚诸问题,乃延请邑绅士人广搜博考,以郭正域、张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