丛书共分40卷,以物质文化遗存为点和面,以中国发展进程为线,运用考古学、民族学和历史学等学科的研究方法,对中国古老大地新石器时代陶器的诞生到1911年清王朝灭亡万年间物质文化的发展变迁进行系统、科学、全面的梳理和总结,并配有大量精美图片,力求图文并茂,旨在透过物质文化遗存的演变规律和它们身上折射的各历史时期政治、经济、
《广州大典》是广州的根与魂,承载广州千年文脉。广州大典研究中心依托已出版的《广州大典》一期文献和正在编纂的二期民国篇,推出《广州大典研究》集刊,主要刊载关于广州乃至广东历史文献的整理成果、岭南历史文化研究的学术文章,兼收与此相关的书评及学术会议综述等。本刊希望助推岭南历史文献的搜集整理和编辑出版,深入挖掘岭南文化的内在
岭南学(第八辑)
一部河南史,半部中国史。本书拟叙述从夏商周三代到清末的河南文化发展历程,以时间为序,分为夏商周时期、春秋战国时期、秦汉时期、魏晋南北朝时期、隋唐五代宋金时期、元明清时期六章。每一章首先简要介绍本时段河南文化的环境生态,然后详细阐述河南地区的精神文化发展概况,具体包括思想、学术、文学、艺术、科技、教育、风俗礼仪等,兼及当
.本书是抗战文献数据平台与中学历史学习征文活动的优秀作品集。此次活动由天津人民出版社及抗战文献平台共同主办,组委会从1993篇来稿中精选文章结集而成本书。内容展示了各位作者从抗战文献数据库平台的资料出发,选取视角成文,是当代中学生自我进行的史学作品的书写,也是教学课堂和史学研究的对话,展示了课堂教学的成果,具有良好的教
《澳门历史文献辑译》第五辑为晚清澳门专营制度文献专辑,收录译者所见澳门本地及葡萄牙海外历史档案馆所藏有关晚清时期澳门专营制度的有关历史文献,内容涉及番摊、白鸽票、闱姓票和山票、鸦片烟膏、食盐、鱼栏等。这些文献为澳门专营历史的核心文件,大部分为首次征引,对于研究晚清时期澳门专营制度和承充过程、评价博彩在澳葡财政运作中的作
南阳山区西北靠大北山的南麓,东南靠大南山的西部,是联结大北山与大南山两个革命老区的桥梁,又曾是联系东江纵队与韩江纵队两支抗日武装的秘密交通渠道。本书主要反映普宁市南阳山革命老区在党和政府的领导下,经过几十年艰苦奋斗、不怕流血牺牲、前仆后继,终取得革命胜利的历史,讴歌南阳山老区人民在战争年代为夺取革命胜利做出的牺牲和贡献
本书是溥仪的英国老师庄士敦的回忆实录,围绕中国的末代皇帝溥仪,描写了一个西方人视角下的近代中国。全书以时间为轴可大致分为三个阶段:大清王朝的垂死挣扎(18981912);帝制的终结(19121924);从溥仪被赶出紫禁城到去往奉天之前的生活(19241931)。 在这本书中,庄士敦不仅描写了末代皇帝从少年时代到青年时代
《乌海历史文化研究文集》一书由内蒙古自治区文物考古研究院和乌海博物馆组织编写,《乌海历史文化研究文集》内容精炼,史料翔实,脉络清晰,图文并茂,融史料性、知识性、学术性、创新性、生动性、可读性于一体,是一本内容丰富、观点新颖的学术论集。《乌海历史文化研究文集》共收录文章20篇,分别从不同视角切入,从不同对象入手展开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