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包括复兴岛研究概况、复兴岛历史人文研究的学术价值及现实意义、复兴岛前身、复兴岛自然形态、复兴岛土地利用与重要历史建筑演变、文献中的复兴岛、复兴岛的个案研究(鱼市场或工业遗产或军事遗存)、复兴岛印象:口述访谈、结语“复兴岛是近代上海中外利益共同体的产物,也是这个共同体的象征物”,并列有附录《上海市档案馆藏有关复兴岛档
本书是当代作家看晋阳的一次有主线、有规模的作品展示,对于宣传晋阳文化、讲好山西故事有积极意义。太原市晋源区古城营村坐落在晋阳古城遗址范围内,名都晋阳的历史就浓缩在这一村庄2500多年的变迁中。作者翻阅历史档案,追寻先人脚印,在古城营村进行广泛而深入的采风,最终以散文的笔法成篇,详细记述古城营村的历史风貌、文化遗产、名人
本书对抗战时期山西抗日根据地的教育传播工作进行了系统梳理,对于教育从业者、史学研究人员和新闻传播学者均有一定的借鉴价值。抗战时期,山西省抗日根据地人民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因时因地制宜,利用各种人力和资源,克服恶劣条件下的重重困难,基本建立了以革命干部的教育为重心、青少年儿童的学校教育为主体、人民群众的社会教育为基础的
本书作为一本介绍南京城市建设与发展史的通俗读物,力图通过深入浅出的章法、图文并茂的形式向普通读者介绍南京自有人类活动以来的城市发展、古都建设成就。书中细说南京自公元前472年以来的建城史,将厚重的历史浓缩于这一薄册中,且能立体、多维、原真地展现历代城市建设、政治、经济、科技、教育、文化、艺术等方方面面的特色与成就。重点
本书以南京地区历年来的重要考古发现为基础,简要而系统地介绍南京先民从远古至东周筚路蓝缕,开辟山林,泽被后世的创业历程。本书系统梳理了南京地区从旧石器时代至东周时期的发展过程,涵盖了原始与原史两大阶段。全书分为旧石器时代的南京先民、新石器时代南京的聚落分布与文化面貌、原史时代南京地域文明三个部分,按照时间顺序,结合考古资
本书共分为四个部分:南京明故宫寻踪、遗珠汇编、闲话杂谭、名人书画诗词题跋索引。“南京明故宫寻踪”篇章的所有文章都是以《明实录》为底本并参以《明史》等公、私史料再附以实地踏勘,对南京明故宫的存疑问题进行了较为细致的考证。“遗珠汇编”节是对一些重要的文史资料加以考证与辨析,为时人和后人提供真实可信的历史信息。“闲话杂谭”章
本书内容有三个方面特色:一是本土化。该书选材围绕粤北丰富的历史文化资源,为本书研究提供了肥沃的土壤;二是创新性。这些研究成果发表时,很少有人涉及研究,因而具有较强的创新性;三是思想性。本书以研究粤北历史文化为切入点,大力传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为中国共产党治国理政服务。
本书从历史的、演义的、民间的、掌故的层面,对“三国”中的主要事件及人物进行比较、对照、认识,解读“历史的三国”中的一些历史人物的性格特点、历史活动等;解读演义的三国与历史的三国产生不同之处的历史缘由;解读历史中的三国与民间三国结合在一起所产生的有趣现象;解读现在通行本毛宗岗改编后“三国”多用掌故的原因,以及这些掌故所产
本书所收档案以雍正、乾隆时期为主,均为蒙文档案,包括谕旨、示、薄册、咨、呈等多种文类,为国内首次系统性刊发,具有不可替代的历史文献价值。在整理过程中同时对档案目录中的发文时间、发文单位以及档案主题等内容进行了校核,修订了现有目录的若干失误之处,方便读者使用,具有较高的使用价值。
本书为第六辑,共收录26位作者的30种著作。其中如李健命的《寒圃斋使行日记》详细记录了燕行使团在北京的花费和完成册封的详细过程,同时还记录了回到朝鲜后的使团成员的个人命运,这部日记是研究清康熙六十年至雍正朝、乾隆朝的重要文献;姜浩博的《桑蓬录》文笔細膩,详尽记录了在中国的见闻,是研究康熙末到雍正初清朝政治的重要的第一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