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试图通过帝舜图像谱系研究理清创世神话中帝舜的家庭关系、社会关系、臣属关系等复杂的关系网络,突出帝舜孝感动天、以德治国、平定天下的主要神话情节。本书的主旨在于观照图像叙事与语言叙事、仪式叙事的关联性和差异性,力争全面而多元地展现帝舜创世神话图像谱系。研究帝舜图像谱系,可以提高帝舜图像的认同度和识别度,加快中国神话资源
本书是基督教神秘体验论传统中最有影响力的作者之一吕斯布鲁克(1293—1381)的重要著作。作者基于本人的神秘体验,以灵性的、隐喻式的,而非理论思考的方式,生动地描述了其神秘的灵修之路,描述了神人之爱的神秘体验历程,也就是灵魂如何在敬虔的朝圣途中遇见上主,并最终在沉思中栖息于上主中,甚至通过神而成为神。“婚恋”是指人性
本书的内容是1848年12月到1849年3月费尔巴哈在海德堡做的演讲,在这些演讲里,费尔巴哈继续发挥其在《宗教的本质》一书中的思想,认为是人创造了上帝,而非上帝创造了人,上帝不过是人的不同需要的体现,神学则是人最内在情感和观念的展现。在费尔巴哈看来,所有的神学都是人类学,并且,随着人类文明的发展,上帝终将消失,因此哲学
《宗教的本质》是为了回应对《基督教的本质》的批判,在本书中,费尔巴哈除了继续强调宗教是人的本质的异化的观点,还提出宗教是自然界异化的结果的观点。在本书中,费尔巴哈分别论述了宗教的基础、自然宗教、自然宗教向精神宗教的过渡以及一般宗教的本质,明确提出神学就是人本学和自然学的论点。
本书分三个部分:导论、第一部分和第二部分。在导论部分,费尔巴哈主要概论了人的本质和宗教的本质,费尔巴哈认为人是他思考的对象,并将宗教归结为对无限的认识;在第一部分,费尔巴哈论述宗教的人本学本质,他认为宗教是“真正的或人类学的本质”,上帝作为“理解的存在”、“道德的存在或法律”、作为“爱”等方面,都是为了适应人类的本性的
本书以摩尼教的地方化为指南性问题,立足历代史籍、文集和地方志材料尤其是新出霞浦文书,勾勒摩尼教进入中国后的发展轨迹与衍变历程,以批评意识考查学界主流针对霞浦文书的定性说法,复原东南沿海的明教会与明教门,特别以“吃菜事魔”、摩尼教名相在其波斯故乡的原貌与闽地的变种这两个典型事例上分析地方化的特征。为了进一步深入考察摩尼教
本书是莆田学院妈祖文化研究院与湄洲妈祖祖庙董事会联合编撰的文献性、资料性年鉴,是开展妈祖文化学术研究基础性资料之一,收集2019年1月1日至12月31日国内外有关妈祖文化的各种主要活动,分三个部分,一是学术与研究,内容有专著文集等;二是宫庙与祭祀,内容有春秋二祭、习俗活动宫庙修建等;三是文创与慈善,内容有媒体传播、图书
本书稿是佛教文化研究图书,主要内容是佛教研究方面的专业论文。按照论文内容分为宗派问题新探、佛教史研究、佛教思想研究、佛教文化研究四个板块。探研佛教历史的论文,涉及明末幻居真界法师在华严宗、唯识学中的传承,抗战时期南京伪“中国佛教会”的始末及其真面目,哥伦比亚大学佛尔教授的禅宗史研究及其在该领域内的地位。阐释佛教思想的文
《江西道教通史》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认真贯彻马克思主义宗教观,从政治、经济、文化、生态等角度入手,分四个方面对江西道教历史进程中所形成的文化及其价值进行了环环相扣、层层递进的研究、探讨和分析。这四个方面分别是:江西道教各个历史阶段的文化特征、江西道教文化的历史地位、江西道教文化与中华传统文化的内在
本书收录了《金刚经》《心经》的汉文、梵文版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