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分为佛教思想研究、戒律研究、佛教文献研究、佛教人物考释、人间佛教研究、佛教经济学、其他研究等专题,收入十余篇文章,既有对佛教经典与思想的研究,也有对佛教人物及人间佛教等议题的研究,反映了学术界近期的动态成果。本辑收入的论文,包括《早期佛教经典中的菩萨思想》《弘赞律师与庆云“鼎湖戒”》《人间佛教的建构途径及其实践逻辑
本书为法显西行求法途中见闻的旅行传记。内容涉及5世纪初中亚、南亚及东南亚地区的三十多个国家和地区的地理、交通、宗教、文化、风俗、物产等方面。
本书主要内容包括:印度佛教文献中阿阇世王故事体系总览、印度佛教文献中拯救阿阇世王主题、《沙门果经》诸版本中的阿阇世王忏悔归依故事、阿阇世王未来成辟支佛预言等。
本书为李卓吾编选王龙溪讲学言论,并加以评点而成。王龙溪(1498-1583)名畿,字汝中,浙江山阴人。王龙溪为王阳明族子,是王学的重要传人。王龙溪中嘉靖五年(1526)进士,因阁臣反感心学,不就廷试而归。后官至南京武选司郎中,以讲学为人所忌,罢归。王龙溪在王门的地位确立于所谓“天泉证道”中王阳明对其“四无”说的肯定,人
本书介绍了藏传佛教活佛转世制度中逐步形成的历史定制、宗教仪轨、金瓶掣签及其法律依据,并进一步介绍了转世制度背后的人文精神和文化表现。本书的结构基本上是按照藏传佛教活佛转世宗教仪轨中从活佛圆寂开始到灵童坐床和培养结束涉及的各个宗教程序来设计排序的。分为“魂归九天的天梯”“黑帽法师的惊世之举”“护身符中的转世遗嘱”“谁选择
本书按照时间顺序,分为天地开辟的神话、秩序开创的神话、国家建构的神话三部分,以中华创世神话的十三位主神——盘古、女娲、西王母、伏羲、炎帝、黄帝、嫘祖、颛顼、帝喾、帝尧、帝舜、大禹、仓颉为中心,展开与他们相关的神话叙事,力图建构起中华创世神话的总体面貌和格局谱系。
本书所释校敦煌唐草书《大乘起信论略述》,卷上以英藏斯二四三六为底本,以法藏伯二一四一背为校本;卷下以法藏伯二〇五一为底本,以斯〇一二五为校本。卷上三二七行以下至卷下,见于《大乘起信论广释》卷三、卷四、卷五,用作参校本。敦煌唐草书《大乘起信论略述》为昙旷对佛教经典的注疏、解释,大多为孤本,也无传世资料作为印证,具有极高的
本书是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山东大学犹太教与跨宗教研究中心主办的论文集,由著名犹太问题学者傅有德主编,已连续出版18辑,具有较高的学术地位和学术影响。本书涉及犹太历史、犹太哲学、犹太文化、犹太教经典与诠释、宗教比较与对话、宗教与科学等,作者均系本领域内重要学者,具有较高的学术水准。
八仙是中国文化中的奇观,存在形式多样,文化特征多元,用传统“典型形象”“主题”的阐释套路难于释读。本书将八仙视为宗教内外文化势力选择书写又为中国传统社会各阶层利用共享的文化资源,追踪其“写神话”的隐秘动机和心路历程,动态还原了宗教圣者神话的建构史,旁逸斜出的故事系统生长流变史和文化艺术变迁史。作者对宗教和文艺之间有关八
本书收录了唐敦煌草书本《大乘百法明门论疏卷下》残卷三卷两种,三件写本均首尾俱缺。现按写本原装形式图片、释文,相对印出,以便对照。书中采用敦煌草书写本原件图版与释文、校注左右对照的形式:左面为图版页;右面按原文分行竖排释文,并在相应位置排列校注文字。释文一律采用《汉语大字典》厘定的标准繁体字,对原写卷中的俗体字、异体字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