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作者以开阔的视野和全新的视角阐释了《诗经》《易经》《书经》等中华元典的核心内容,描述了中国传统文化的生发历程及其双线纽结整合模式的结构特征,揭示了中华文明生生不息、繁荣壮大的原生动力。作者指出《诗》《易》《书》是华夏文化的根脉,是儒家“人道”思想和道家“天道”思想的渊源,呼吁传承华夏文脉、创新华夏文化、增强中华民族
本书共包括《春秋古经说》《谷梁礼证》《后汉书补注续》《三国志补注续》《补后汉书艺文志》《补三国艺文志》六部分内容。该书遴选珍贵善本作为底本,采用新式标点进行点校,是研究先秦汉魏史学的珍贵史料,也对研究清代乾嘉考据学有一定的帮助。
本书分为“释读、翻译、编目部分”“非释读、翻译,仅编目部分”“非释读、翻译、编目部分”三部分,包括丽江市东巴文化研究院藏东巴经典、国家图书馆藏东巴经典、台湾“中央研究院历史语言研究所”藏东巴经典等内容。
本书收录了《致力于纳西学的崛起》《急剧变化中的纳西族文化及其对策》《纳西学发凡》《纳西族历史文化概说》《“纳西”考释》《摩梭为“母系社会活化石”说质疑》等文章。
《诗词里的古都杭州》主要围绕南宋时期的杭州展开,通过诗词向读者们展现了杭州政治、经济、文化的发展全貌。书中为孩子精选、讲解了几十首古诗,根据诗中的内容描绘了多雨的杭州美景、钱塘江大潮的恢宏气势、绝美的西湖十景、江南多才子的盛景。折页大图展现了南宋时期繁华都城的商业盛况,丝绸、茶叶、瓷器、应有尽有。这里还是美食的天堂,蒸
江南佳丽地,金陵帝王州。南京,古称金陵、建康、江宁、石头城等,是中华文明的重要发祥地。南京自古以来就是一座崇文重教的城市,有“天下文枢”“东南di一学”的美誉,作为六朝古都,关于南京的诗词实在太多了,素有“诗国”“诗城”“诗都”之美誉。古都南京,许多有记载的景致和遗迹,今天在现实中已难寻踪迹,但古代文人墨客留下的诗句却
洛阳,这片神奇的土地,是华夏文明的起源,见证了历史的兴衰,洛神、河图、鲤鱼跃龙门、大禹治水,大运河、含嘉仓、龙门石窟等等这一个个历史传说,一桩桩历史事件,还有那些了不起的建筑和工程,珍贵的文物,无不见证了洛阳乃至中国的历史,反映了中华民族的智慧。让我们跟随诗词,了解洛阳的历史,了解华夏的文明,走进历史上di一个女皇——
成都素有天府之国的美誉,诗人李白曾言“九天开出一成都,万户千门入画图”。杜甫也曾讲“窗含西岭千秋雪,门泊东吴万里船”,这些都是对于这个城市诗意般的描述,风雨后在成都的高层建筑楼上依稀可见西岭雪山。这也是属于成都人独有的浪漫。成都,这个古老的都城,也曾经是历史上古蜀国和三国时期蜀国的都城,以蓉城、锦官城等名字出现在唐诗之
本书内容包括基本镇情、建置区划、镇名由来、建置沿革、辖区变迁、所辖村庄、自然环境、地理位置、地形、山脉、气候、河流、库塘、物产、人口民族、人口总量、源流迁徙、民族构成、姓氏组成、社会发展、科技科普、学校教育、医疗卫生、群众文化、体育活动、社会保障、脱贫攻坚、居民生活、文明建设、红色传承、乡镇建设、口述史、编纂始末等内容
该书围绕2017年在吉林市龙潭区南沙村发现的东北抗日义勇军密营展开,以图片搭配文字形式,再现了80多年前东北抗日义勇军在吉林市龙潭区境内开展的风风火火的反满抗日活动。图文以吉林市龙潭区东北抗日义勇军代王砬子密营遗址为重点,介绍了整个密营调查项目的考察、分析、论证过程,并且对所涉及人物、事件进行了还原,以确凿的文献史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