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是闻一多针对中国传统文化之神话学研究成果的描述,全书共十四章,除《伏羲考》《姜嫄履大人迹考》《高唐神女传说之分析》等经典成果外,还收录了《文学的历史动态》《道教的精神》等中国传统民俗学术延伸,在此基础上还借鉴外国的民俗学、人类学理论,把系统联想与严实的考证结合起来,颇具启发性和创新性。民国时期是近代以来中西方文化频
本书是作者的博士毕业论文。通过论述尹志平这一全真道思想发展史上承上启下的重要人物,其心性思想得以形成的整个过程,反映出道教思想由朴素的自然思维发展为具有反思性、超越性精神哲学,再到反思性和超越性到达顶点后快速下降的过程。尹志平的心性学主要包括还心复道的道体论,性命合一的道性论及内修心性、外修功行的修道论等内容。
本书以江苏地区民间信仰的形成、发展、变迁为研究重点,对江苏地区民间信仰的历史以及国家与民间信仰之间的关系、民间神祇的兴起发展变化、信仰仪式的形成等方面进行全面的讨论,并对民间信仰与江苏地区发展变迁之间的关系进行深入研究。
本书包括原文和译文,原文为唐代宗密所著,此论依《华严》的宗旨,推究人的本源。卷首有宗密的自序,总叙造论的本意及全论的大旨,认为万物都有本源,人为最灵,更应知自身所从来,但儒、道二家只知近的是祖、父传体相续受身,远的是混沌一气分为阴阳而有三才、万物;又佛教中也有说是前生造业受报得到人身乃至业、惑展转以及阿赖耶识为身的本源
本书主体内容分为六章。前两章分别梳理了中国早期民间信仰中的狐仙乃至狐仙信仰的扩散,后四章则主要讨论了狐仙信仰与灵媒、地方信仰、官府等的关系,从而达到从单一讨论狐仙到讨论狐仙信仰与家庭、官府、国家关系的逐层深入的效果。作者揭示出狐仙信仰这种特征的意义在于,突破了先前研究中国民间信仰的模式——认为中国民间信仰的神灵体系是对
本书包括导读、正文、附录等。导读部分简要介绍《六祖坛经》的成书过程及版本传流;正文包括原文、注释、大意、解读、思考辨析题,对《六祖坛经》进行深入解读。其中,解读以教入禅、以禅证教,既顾及一般知识,也不离自家体会,力求透彻明了;思考辨析题的题目内容不离《六祖坛经》思想与现实生活,以启发学人思考为要;题目多少不论,多则数题
本书的核心观念是印度哲学思想中的绝对本体观,在佛教中它就是涅槃观。作者追述了从吠陀诗歌到梵书、奧义书的超验绝对观源流,最终落实于大乘佛教的龙树中观哲学。虽然本书在名义上是讲涅槃观念史,但实际上显示了全部佛教基本学说从小乘向大乘发展的哲学背景,也揭示了整个佛教实践活动的思想依据。
全书共六百卷,(唐)玄奘法师译,三灯文化编,简称《般若经》。般若波罗蜜,意即“通过智慧到达彼岸”,为宣说“诸法皆空”之义的大乘佛教般若类经典的汇编。此次出版的《大般若波罗蜜多经》繁体竖版大字版,原汁原味保留古籍精华,方便诵读,有着丰富的佛学思想,对于中国佛教产生了深远影响,在泛东亚文化交流中有着重要意义,也对研究中国古
金刚般若波罗蜜经(明泥金版)是一部明刊书法作品,也是一部佛教经典著作,以鸠摩罗什所译《金刚般若波罗蜜经》最为流行。本书为明朝宣德年间泥金版本,是难得的书法经典类作品。
本研究通过对敦煌禅宗文献中的灯史、语录、偈颂、杂集等内容的全面整理研究,深入全面地揭示禅宗在敦煌的影响及其兴衰,揭橥中国早期禅宗思想的形成及发展历史。敦煌禅宗早期文献的整理与研究可以保存并丰富禅宗北宗的有关历史文献,可资探讨传统禅宗文献的流变,同时由于具有传统性与地方性兼容并蓄的特点,还可据以探讨唐至五代敦煌地区的禅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