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水是古代“江河淮汉”四大名渎之一,地处承东启西、勾连南北的文化交锋区和汇集地,在中国流域文化中,其文化的兼容性、开放性、固执性和创新性都非常典型。《曲莫如汉:汉水流域历史文明巡礼》一书立足于文化历史学、文化哲学和文化地理学等学科背景,着眼于全面性、典型性、学术性和普及性等写作定位,运用现代学术规范,首次从六个层面系统
乡愁作为一种情愫、一种文化表达,从古至今就一直是中国文人墨客所抒写的对象。古有《诗经》“昔我往矣,杨柳依依,今我来思,雨雪霏霏”,现有余光中的“乡愁是一湾浅浅的海峡,我在这头,大陆在那头”。本书可以视为一个汉江游子的乡愁志,通过作者的目光与回忆,展现了位于鄂豫皖边陲的小镇——南化塘的古老与质朴、传统与温馨、历史文化的厚
本书着重从八个层面对汉水文化进行了较为深入、突出的扫描和解剖:第一,从史的角度揭示了汉水流域的“四古特性”。第二,从历史人物的角度描述评介了汉水流域历史上形形色色的有典型意义和文化英雄。第三,从诗歌的角度描述评介了汉水流域歌谣的历史流变和歌唱传统。第四,从世风人情的角度,描述评介了汉水文化温柔浪漫、洒脱飘逸的特性。第五
上海市级专志系列记述和编纂主题是能够代表和体现上海行业、事业特征的大型企业集团和重点院校、科研院所、医疗院所等事业单位。《上海市级专志·中山医院志》是上海市第二轮新编地方志丛书中的一本,主要记录和反映了中山医院从1937-2017年间的大事记、组织架构、业务科室、医护管理、医学教育、科学研究、医务员工、综合管理、后勤基
1937年夏天,时任华西协合大学教授的加拿大人陆德礼利用署假与同事彭普乐(华西边疆研究学会创始人之一)夫妇踏上了岷江上游的松茂古道,他们的目的地是理县藏族村寨——杂谷脑。从都江堰(当时为灌县)到理县,这一段路程只是松茂古道的四分之一,陆德礼将这四分之一千年古道上的险峻艰难、绮丽风光、藏羌风情、碉楼文化等记录在了他的镜头
《阜新文史集萃之历史篇》是一部地方性史学著作,本着以史为鉴,展望未来的责任感和使命感,依托丰厚的文献资料,勾沉考古资料,比较全面、系统地对阜新地域历史文化进行了全面地梳理与考证分析,再现与展示了阜新地域历史文化的特色与风貌。本书总结阜新地方历史发展规律,弘扬民族优秀文化,传播民族共同体意识。全书共分原始社会、奴隶制社会
本书是一部论文集,是四川省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康巴文化研究中心一年一度省内研讨会的学术成果汇编。本论文集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十九大报告和中共中央《关于进一步繁荣发展哲学社会科学的意见》的相关精神,坚持理论创新、基础研究和应用研究并重,关注康巴地区民族文化、区域文化研究,促进地方优秀传统
本书从传统“六艺”入手,详细解读了“六艺”的历史渊源,共同感受传统文化与现代文明的水乳交融,体验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
该书分为“时代追踪”“沧桑岁月”“寻梦荆楚”“人物春秋”等主题,涵盖湖北省的扶贫纪事、经济建设、历史故事、文化遗产、非物质文化保护与传承、工业遗产史料等内容。在“时代追踪”中选取了鄂州花湖货运机场选址、湖北烟草大调整、谷城对外开放等重大事件,详细记述了其来龙去脉。“寻梦荆楚”则从历史出发,选取了新武汉服装业起步、档案记
该书分为“时代追踪”“岁月沧桑”“寻梦荆楚”“人物春秋”等主题,涵盖湖北省的扶贫纪事、历史故事、物质文化遗产、非物质文化遗产、工业遗产史料等内容。在“时代追踪”部分主要介绍了百年来,荆楚地区的历史变迁、文化建设等史料:“岁月沧桑”部分则从历史出发,选取了记述湖北湖泊、赤壁青砖茶回顾、话说传统习俗等文章:“寻梦荆楚”部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