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为作者的博士学位论文,浙江省社科规划后期资助项目。西湖文化景观是世界文化遗产,城市乌托邦是人类对于美好生活的追求与向往的一种愿景。本书借用西方公共性与乌托邦的思想理念,提取中国传统文化中的乌托邦元素,用于西湖文化景观的公共性阐释,以及西湖审美文化的解析。以西湖文化景观的乌托邦性如何形成为切入口,在中西方乌托邦思想的
桑兵,中山大学历史系教授,近代现史研究领域的领军学者,学术视野广阔。现任教育部哲学社会科学委员会委员,教育部长江学者特聘教授。 本书收集作者在中国近现代史方面具有代表性的前沿性的专题研究15篇,按各自涉及的范围、领域,编辑而成。涉及中国近现代史研究方法论、孙中山与近代中国研究、中国近代思想史、中国近代学术史、近代中国
朱元璋率领群雄平定江南,推翻元朝,建立大明王朝。一方面,他勤政爱民,修养生息,编户齐民,推行科举,治贪打黑,使明朝渐渐步入正轨,焕发出勃勃生机;另一方面,他晚年丧子,为了子孙后代能够稳坐大明江山,制造胡蓝之狱,残暴屠戮功臣。本书以史料为基础,以风趣幽默的语言,向读者讲述朱元璋治理下的洪武时代。 朱元璋到底有没有“火烧
本书讲述了东汉献帝初平和兴平年间的历史。随着董卓的迁都,东汉分成了关东关西两个政治单元。关东军围绕冀州、兖州、徐州进行了一场场的混战,关西则在董卓被杀以后陷入猜忌和内耗之中,最终以汉献帝浴血东归而告一段落。其中袁绍在界桥之战中打败公孙瓒,稳固了冀州的基本盘,曹操崛起于兖州并两征徐州,孙策在张纮的建议下确立了正确的发展路
历史是人类知识、智慧的积累,是先辈留给后代的经验和教训的总结,故言曰“读史明智”。“中国王朝内争实录”系统地研究了封建统治阶级内部的矛盾斗争,再现统治阶级内部矛盾斗争的复杂性、多面性。中国历史上较大规模的战争多达1000余次,其中,封建军阀之间的割据血战,构成了一幅幅最黑暗、最残酷、最野蛮的战争历史画卷。本书就是从历代
本书讲述的内容始于原始社会,遍历被称为“中华第一古国”的良渚古国、奠定华夏文明基石的夏朝、开启灿烂的汉字与青铜文化的商朝,终到使中国成为“礼仪之邦”的周朝。从书中可以了解到以良渚文明为代表的玉文化,如何造就中国人端方温良的气质底蕴;夏朝最为尊崇的龙文化,如何逐渐演变为中华民族的精神图腾;殷商的甲骨文,经历了哪些书写方式
《整村调查报告(2024)》基于百县千村万户调查活动第七期(2023年度)整村调查活动成果汇集而成。本书主要分为两部分:第一部分为调查数据整理与分析,主要包括四章整村分析报告;第二部分为专题研究,分别有城市化背景下的村庄演变以促进农村低收入群体流动为抓手,推进农村共同富裕互联网使用会影响农村家庭学校选择吗土地流转与农民
本书稿通过阐述:(1)概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的基本内涵与重要特征;(2)厘清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的具体路径与实施方法。为创造性转化的政策分析与实践运作提供理性参考,尝试探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实践的逻辑与机制,分析文化交流过程中存在的交互影响关系以及应对策略。
何兹全是我国著名的历史学家,被誉为史学大师、史学泰斗、中国史学界长老。他在北京大学毕业后,曾短暂留学日本,回国后师从于傅斯年、陈寅恪等大师。代表作即为本书《秦汉史略》。本书是面向广大历史爱好者的通俗易懂的普及型读物,对秦汉时期的历史政治、学术文化、社会风貌等进行了全面而提纲挈领式的叙述。书后还附有大事年表,重要事件和历
本书是作者为台湾新竹清华大学思想文化史研究室研究生所作的中国思想文化问题的讲座,在这短短的六讲里,作者探讨了产生中国传统文化的土壤和环境,理清了中国传统文化的主流特点和发展,也瞭望了中国文化的未来。作者明确地把对以往历史的研究和对将来的预期联系起来,前后一贯,自成一说,使读者可以从大文化的角度,全面考察中国的发展前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