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坚持以政协文史资料“亲历、亲见、亲闻”的“三亲”原则,既突出闲谭,又体现文史,回顾、记述不同历史时期凉山的社会现象、社区(乡村)生活、记忆掌故,反映了凉山独具特色的经济社会文化、民族文化、民间文化、民俗文化所经历的种种变迁、所蕴涵的人文精神,全书分为推杯换盏、穿红着绿、走街串乡、找乐寻趣、逢年过节、斗室蜗居、百业百
本书以历史发展为线索,以若干专题的形式,选编《资治通鉴》中事关家国兴衰、民生休戚的内容,辅以精要的注释和评析,形成一部结构清晰、晓畅易读的读本。本书旨在使读者充分接触经典史学作品,感受中国古代波澜壮阔的历史进程,体味古代王朝治国理政的经验教训,接受历史智慧的熏陶和启示。本书可作为中小学师生学习中国古代历史、文言文的教材
纵观中国抗日战争个战场,滇西抗战因日本切断滇缅公路援华线而起,战场所涉区域具有跨越国界和抗战主体盟国联手的显著特征,有别于其他战场。本书用史实深刻揭露了日军在滇西的罪行:政治上实行最严厉的军政统制,“以华制华”;经济上进行经济掠夺,“以战养战”;文化上破坏和摧残滇西文化、教育资源,并实施奴化教育。“无差别轰炸”、霍乱与
本书上限追溯至村落事物发端,下限至2018年底,记述以北京市级传统村落为代表的乡村发展历程。内容包括:建置沿革、自然环境、人口姓氏、康陵、正德春饼宴与民俗旅游、党群组织、村级行政组织等。
本书是万娘坟村历史上第一部全面、系统地记述村域范围内自然、政治、经济、文化和社会的历史与现状的资料性著述。2018年3月,万娘坟村入选北京首批市级传统村落。本书是昌平区四部传统村落志书之一。全书以述、记、志、传、图、表、录等多种体裁为记述方式。系统性梳理了万娘坟村的历史文脉,深入探索和挖掘了万娘坟村的传统文化遗产,完整
该书分八章介绍了商代的气候、农业、时间、空间、社群和宇宙学等商代社会的方方面面,引证全面,融会贯通,很多观点对后世的研究具有启发意义,是西方甲骨学研究的典范之作。既有学术上的严谨性,又有比较大众化的写法,作为商史入门的书籍,可以吸引不同层次的读者群体。
乌珠穆沁部落研究-中国蒙古学专家文库
本书是武汉大学中国三至九世纪研究所主编的学术集刊。本集刊论文以中国古代史从汉魏至隋唐史研究为主体,延续武汉大学唐长孺先生开创的研究风格和优势,研究角度涉及政治史、制度史、地理、社会等以及新出文书和碑刻的整理和研究等多个方面。本辑包括11篇论文,主要主题包括城市、空间、礼法等内容,作者有何德章等著名学者,论文涵盖了汉魏到
本书收录隶属于铁西区的8个街道的志稿。此次整理,本着“修旧如旧”的原则,重点解决这些志稿在体例结构、记述史实、语言表述等方面存在的问题。如结构方面,在保持原稿基本框架的前提下予以适当调整,对设置不合理的章节进行归并、分拆或移位;在史实方面,对错误的人名、地名、职务、时间、数量、引文等进行了校正;语言表述方面,对诸如人称
本书分为重大项目专栏、西夏历史研究、西夏文献研究、西夏语言文字研究、西夏文化艺术研究、西夏文物考古研究六个板块,主要内容包括:西夏的经济形态和生产水平;西夏“职”体系再探析;西夏风俗概论;论西夏文形声字的形成;西夏保辜制度探析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