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以武汉的历史文化和现实发展为研究对象,以武汉市及其城市形成发展所依托的主要区域为研究空间,刊发历史学、语言学、文学、社会学等研究成果和学科交叉研究成果。坚持正确的舆论导向,学术性、应用性、综合性并重。为武汉市政府和有关部门的决策、措施提供合理的参考,为提升城市文化软实力作贡献,为地方学、城市学研究探索创新的理
中国近代报业发展的源头与外国传教士来华办报密切相关,英国新教传教士马礼逊是其中非常重要的先驱人物。他1807年来到中国,在当时直接传教难以开展的情况下,探索多种方法进行间接传教,尤以报刊传教开创性。本书全面考察马礼逊的报刊传教活动,主要介绍了他主导创办份近代化中文报刊《察世俗每月统记传》和英文季刊《印中搜闻》的过
《西域历史语言研究集刊》是由中国人民大学国学院西域历史语言研究所主办的学术刊物,以刊登国内外学者关于中国西北边疆地区少数民族历史、语言、考古、地理、宗教等方面的研究成果为主要宗旨,发表具有原创性的学术研究论文、书评和研究综述等,以期推动国内学界在西域历史语言研究方面的进步。本书为第14辑,收录了国内外学者关于西域
本书是史学家庄为玑62年来论著的选集,反映了他一生的治学特点和成就。庄先生在泉州历史以及与之相关的方志学、考古学、航海史、华侨史、民族史、闽台关系史诸领域,均为有丰富著述。
《长安学术》为中国语言文学研究方面的综合集刊,服务中国语言文学学科的建设和发展。集刊收录的内容涉及中国语言文学一级学科下属的各二级学科的内容,包括语言研究、文学研究(古代文学、现当代文学、文艺理论和外国文学等)、文献学等,此外还有书评等内容。书中主要刊登中国语言、文学等各学科的研究成果,旨在加强学术交流、展示前沿
红龙中国计划(简称红龙计划)是辛亥革命爆发前夕中美革命志士联手策划的旨在推翻清政府、建立民主共和政府的武装革命计划。本书分为三部分,部分是对红龙计划档案史料的研究,包括学术史、史料构成、计划过程研究与核心参与者意图解析等;第二部分是红龙计划核心档案布思文书的整理和全文翻译;第三部分是研究者搜集的与红龙计划相关文献
后赵(319-352)是五胡十六国时期,由我国古代民族羯族所创立的北方少数民族割据政权之一。319年,羯族民族领袖石勒在襄国(今河北邢台)自立,称赵王,史称后赵。本书主要就羯族发展轨迹、后赵国的兴衰为线索,展开对后赵国的政治、经济、文化制度、民族认同等内容的研究。 在3世纪以前,作为“匈奴别部”的羯族,一直保持着较为完
上海市级专志系列记述和编纂主题是能够代表和体现上海行业、事业特征的大型企业集团和重点院校、科研院所、医疗院所等事业单位。《上海市级专志·华山医院志》是上海市第二轮新编地方志丛书中的一本,主要记录和反映了华山医院从1907-2016年间的大事记、组织架构、业务科室、医护管理、医学教育、科学研究、医务员工、综
长期以来,有关义和团运动起源的问题一直扑朔迷离,众说纷纭。美国学者周锡瑞在本书中以详尽的史料、独特的视角和崭新的方法将这一问题的研究推到了新的高度。作者对19世纪山东的社会、经济结构做了区域性分析,对中西文化的冲突进行了深入的历史溯源,尤其是用文化人类学的方法对鲁西北地区的民间文化,如社戏、话本、民谣、尚武精神等都做了
  不同于主要作为新知识、新生活方式集散地的上海、天津、广州等口岸都市,“晚清北京”的意义更在于新旧共生、士庶交涉、旗汉杂居,传统政教与近代文明相交融。这一文化空间,既不失其固有的政治资源,更在清末“中西学战”、新旧社会冲突、上下关系变化、中外习俗更迭等一系列文化转型过程中具有特别的象征意义。《晚清北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