尼采与基督的关系,一直是西方思想史上的一个难题。本书就尼采的重要著作《敌基督》,围绕理解尼采与基督教的关系问题而编选。本书企图回答:尼采攻击基督教,针对的究竟是谁?是哪一种基督教?既然尼采肯定不是通常意义上的无神论者——没有“神”,对于尼采来说,生活是无法承受的——那么,尼采信奉的究竟是什么“神”?本书所选文章,勘称晚
本书作者白庚胜先生是著名的纳西族学者,先后担任中国社会科学院少数民族文学研究所研究员,中国少数民族文学学会理事长,国际纳西学学会会长等职务,领导了多项文化、文学、国家“重大课题”等学术工作。本书稿以人类学、比较研究的方法在作者长期田野调查的基础上,从纳西族的历史文化,神灵体系、类型、形象等角度,全面系统地对纳西族的历史
本书稿是白庚胜先生将其博士论文之一《东巴神话象征之比较研究》拓展而成,作者从象征人类学的整体进展来研究纳西神话象征,主要从神龟、神山、神树、神石、眼睛、神海、色彩、桥等几个方面的象征及其比较进行研究。研究状态既有动态的,也有静态的,作者将动态与静态结合起来,实现以实证研究为主导的学术理想。其内容在神话学和象征人类学研究
本书分为两个研究视角,中央王朝对道教的整体性管理是道众必须遵守的外部规范;而道教内部制定的组织、修持及生活规章则是道众必须遵守的内部规范,均与道众的宗教修行、日常生活息息相关,又相辅相成,共同组成了有清一代的道教事务管理。在此基础上,本书对清代道教事务涉及到的道官、度牒、宫观以及戒律、清规等方面的管理问题都进行了相对合
本书分为皈依三宝始终学修摄要颂、趣入佛道之门--皈依、宁波居士林开示录和学佛行仪四个部分,从教理和行持两方面系统阐述了为何要皈依、如何皈依以及皈依后应如何做等问题,为初学者指明了学修的方向,引导皈依学人无倒无错地步入菩提正道。
本书包括六章:耶酥的故乡、耶酥的诞生、少年耶酥、天堂之路、死与复活、基督教的兴起。
本书是作者在博士论文的基础上修订而成。“人”的问题,是中国哲学思想的根本问题,历史上发展出了一套成熟的“人道”思想和伦理体系。明清时期,一批回儒学者会通中国传统哲学和伊斯兰思想,全新诠释、建构了一套别具特色的中国伊斯兰人道思想体系,深入探究阐释“人从何而来”“人道是什么”“如何实践人道”“人道的意义何在”等问题。本文稿
本书分为三卷,卷上主要有历代护法、历代住持记,卷中收录历代碑记,卷下除艺文外,另有寺产部分。
本书是根据《佛祖都说了些什么》改编的漫画版。从白马驮经到禅宗兴起,介绍了中国佛学思想本身的发展与流变、著名学派的产生与内在联系、杰出人物的事迹与主要思想等。
本书是一本有关古埃及神祇的全面指南,囊括了从起源到社会作用等方面的详细内容。宗教生活是古埃及历史的重要组成部分,其中尤为引人注目的则是庞杂的神祇体系。本书考察了埃及众神--从伟大的奥赛里斯,到一些无足轻重的小神--的发展、崇拜乃至最终的衰落,以及他们与王权、政治、风俗等世俗领域之间的千丝万缕的联系。在这本书中,读者不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