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作者认为,《楞严经》是一部能概括佛法精要的经典,其中既有高深的哲学理论,也有科学的实验,值得认真研读。因此将其翻译成现代语言,并作简要解释,探究身心二者之关系,由精神到物质,由人生而宇宙,节节剖解,条理井然,旨在阐明楞严之大义,期使读者由此悟得真实智慧和人生真理。
本书分上下两编,上编是国学大师南怀瑾先生与美国当代管理学大师彼得·圣吉的对话录。涉及东西方文化的异同、生命的起源等问题,南师还相机讲解了禅宗修习的基本方法。下编是南师为彼得·圣吉等国外友人讲解生命科学、认知科学方面的知识。
本书是南怀瑾先生一九七八年春台北讲座的记录整理。针对今人学佛普遍存在的不重修证、倒果为因的问题,先生以“见”(见地)、“修”(修证)、“行”(行愿)为纲要,以《楞严经》《法华经》《增一阿含经》《华严经》《瑜伽师地论》《现观庄严论》《宗镜录》《指月录》等佛典为资料,结合自身经验,以经证经,重重举例引证,对学佛的修持方法做
本书以经证经,融会儒释道,旁征博引地对《维摩诘经》中的议题进行了探讨。内容包括:佛国品第一、方便品第二、弟子品第三、菩萨品第四、文殊师利问疾品第五、不思议品第六、观众生品第七、佛道品第八等。
本书是南怀瑾先生一九八五年一月在台湾十方禅林讲解《华严经·普贤行愿品》的整理,在讲解中,南先生对佛法的精妙内涵、学佛的本来意义、偈颂的念诵方法等内容进行了扩展。
寻找
本书据南怀瑾先生讲解《药师经》的录音整理而成。先生用现代人易于接受的讲述方式,结合自他修习体验,逐句讲解此经。书中逐一分析了药师佛的十二大愿,并以实例告诉人们该如何行止,何谓悭贪和我慢等等。
本书由南怀瑾先生在台北十方丛林书院讲述《圆觉经》的录音整理而成。南先生开篇即点出《圆觉经》的“大”和“直接”。“大”,指它涵盖了一切清净、真如、菩提、涅槃、波罗蜜,是一切大法的总法和总源。“直接”,指此经为“直指人心,见性成佛”的法门,在众多佛经中最为直截了当。
中国1911
本书是二十世纪七十年代南怀瑾先生在台湾辅仁大学哲学系讲课的论文教材,勾勒了道教自汉末创教至今,盛极而衰的主要线索,从道教的思想文化渊源、各派别的分流和演进、对历代政治的影响等诸多方面,解析了道教存在的历史原因及伟大贡献,并预言了道教在未来的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