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竹窗随笔》是明代云栖祩宏晚年的随笔文集,共三卷。《初笔》一六一条、《二笔》一四一条、《三笔》一二五条。三笔合计,共有四二七条。书中的内容多为作者记述自己的实际经历和个人见闻,对人生真理的深入思考,以及对生活中种种见闻的思索等等。凡所议论都充满着智慧,这些智慧对现代读者来说,同样有着很大的作用,是一部难得的典籍。本书在
该成果在充分利用相关历史文献和广泛吸收现有成果的基础上,结合六朝隋唐以迄宋初我国古代文学以及当时佛教的发展状况,运用多学科综合研究和比较分析相结合的方法,集中对敦煌写卷中的佛教文学作品及与佛教相关的文学作品进行了比较全面、系统的考察,具体包括有诗偈、变文、歌辞、佛赞、应验记、功德记、愿文以及其它实用性文体作品等,对其中
《入菩萨行论注解:菩提道明灯》是对藏文经典著作《入菩萨行论》所作的注解。《入菩萨行论》是由古印度学者寂天所著,全文以偈颂文写成,共分为十章,分别说明了发菩提心和修菩萨行的方法,其中,解说发菩提心的内容有四章,解说修菩萨行的内容有六章。本书作者在准确注解原文的基础上,结合佛教融入社会主义以及藏传佛教中国化方向的精神,对《
《论宽容》是著名英国哲学家洛克所撰写的一本哲学著作,收录了洛克与友人就宽容问题所来往的四封书信。《宽容书信》(即封信)是洛克在荷兰共和国时期有感于当时严苛繁琐的宗教规定而写就的。不久之后,这封信受到其友人的批评性回应。为此,洛克又为宽容议题作了三篇进一步的辩护,它们构成了洛克在此问题上为充分和雄辩的论述。从这四封书信中
《新教伦理与资本主义精神》是马克斯·韦伯的对宗教社会学初的研究。韦伯在这本书中主张,宗教的影响是造成东西方文化发展差距的主要原因,并且强调新教伦理在资本主义、官僚制度、和法律权威的发展上所扮演的重要角色。在该书中,韦伯论述了两个重要问题:西方近代资本主义的产生及其本质,社会伦理与经济行为的关系。 本书共分
狄奥尼索斯不仅是古代希腊人崇拜的一个神祇,也是贯穿于西方文明的一个稳定因素,至今仍然是现代欧美社会中一种独特的文化心理现象。狄奥尼索斯作为神的名字最早出现在线形文字B泥版上,但是他的源头可能更早,在古代地中海世界的其他文明里也都可以找到与狄奥尼索斯崇拜相似的宗教现象,它是多种文化冲突、交融与发展的结果。19世纪末,“狄
本书是利奥拜克在宗教史和宗教哲学方面的代表作。作者通过对《*经》《塔木德》和古代拉比文献的研究和解读,从实践理性的角度分析了犹太教作为伦理一神教的本质和诸如先知、启示等犹太教的重要元素,论述了犹太教以信仰上帝和信仰人为重要支点的基本观念,阐明了犹太教的主要任务,并终形成了自己独具特色的自由宗教神学思想。
本书既是对中国净土宗所内蕴的伦理思想的专题性研究,也是以宗教伦理学理路梳理净土宗经典从而阐发其伦理意蕴的创新性研究。作者以信、愿、行为逻辑主线,主要围绕中国净土宗重要修行理念进行阐述,从伦理学和宗教学跨学科维度,融合文献诠释和义理分析,在遵循佛学思想研究基本规范的基础上,运用伦理学相关理论知识,对其作了有经典依据
本书系西溪丛书之一,在作者博士学位论文的基础上修订而成。本书以1868-1919年间的中国江南基督宗教文人为研究对象,首先考察基督教在中国的传播情况和近代中国江南基督宗教文人的基本情况,其次从文学翻译与创作、文学观念与文学活动三方面对近代中国江南基督宗教文人在文学领域的特征进行分析。后联系中国现代文学的发展,将对
本书是佛教文化研究图书,主要是收入相关方面的专业论文,按内容分为佛教历史研究、佛教思想研究、佛教文献研究、佛教与社会研究、佛教信仰研究五个板块,共19篇,从文献整理、版本考证、思想诠释、史事论述等方面对传统佛教文化的诸多方面进行了论述;涉及佛教的历史、思想、文献、信仰以及佛教与社会等。论文秉承国际化、学术化的基本宗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