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军长征的伟大胜利是世界革命战争史上的一个传奇,为我们留下了极为宝贵的经验。为什么红军长征能够胜利,“谁使长征胜利的呢?”共产党怎样领导红军长征胜利,怎样认识长征胜利的深层原因及其对我们党成长、成熟的重大意义;在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新时代如何继承和弘扬长征精神,我们应该从长征胜利辉煌的历史功绩中,汲取一些什么思
《蓬窗日录》八卷,明代陈全之撰。全书共分世务、寰宇、诗谈、事纪四门,以内容丰富、资料翔实著称,尤以“世务”一门涉及明代边务马政、驿传漕运、水利盐政及地方庶务等各个方面,而且不乏依据仕宦实践经验的考订或见解,对于深化明史研究和社会经济史研究,都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此次整理,参考作者同时代的文献,对其文字进行了仔细的校核,
在道光朝中期以前的清前期的史料笔记中,《熙朝新语》是经常被提及的一部。书中杂录自清初至嘉庆各朝的史事,诸如朝章典故,人物事迹以及风土人情灯搜罗甚丰。从整理结果来看,书中至少有三分之二的条目可以初步判明转录的出处,如其序言所说“多采诸前人著述,中无一点臆撰讹传之语,且又旁蒐轶事,发潜阐幽”,虽说作为第一手资料的价值降低了
《七修类稿》为明代学者郎瑛的一本笔记体著述,是他致力于学问考辨的一部专著。该书考论范围极为广阔,以类相从,凡分七门,为天地、国事、义理、辩证、诗文、事物、奇谑。内容或测天地之高深,或明国家之典故,或研穷义理,或辨证古今,或掇诗文而拾其遗,或捃事物而章其赜,以至奇怪诙谑之事,无不采录。考论严谨详明,能驰骋古今,贯穿子史。
《五杂组》是谢肇制撰写的一部笔记类的著述。全书内容十分广博,分天、地、人、物、事五部展开,凡十六卷。天部记历代天文、灾祥、时令、节气等故事;地部对历代地理形式势及帝王建都大势、山川河流、四夷交通,都有记载;人、物、事部为古今杂记,但尤其对本朝的政治、经济、社会、文化记载为详。极有史料价值。谢生活在晚明时期,也同样为当时
本书精选上海“洋泾浜北边”街区(即东至外滩、西至西藏中路、北至汉口路、南至延安东路)的历史建筑、名所20处,包括洋泾浜(今延安东路)、英国总会、三井洋行上海支店大楼、都城饭店、乐善堂、仁济医院、杏花楼、江苏旅社、青莲阁茶肆、福州路菜场、中央旅社、格致书院、天蟾舞台、福兴商号、中央大戏院、仁济堂、远东饭店、东方饭店、大中
本书围绕清朝获取准噶尔情报的活动,选编并翻译了雍正与乾隆两朝的相关满文奏折。清朝从阿尔泰、巴里坤前线,不断在收取准噶尔最新情报,且其数量和内容非常密集和紧要。编译者从《清代新疆满文档案汇编》中选取了比较有价值、有意义,有利于清史研究者了解清朝准噶尔政策的篇目,具有重要的史料价值。编译者掌握了包括满文、蒙古文等在内的多种
本书共分为五章,分别讲述唐朝著名皇帝、著名皇后、文臣武将、著名历史事件以及唐朝的科技文化成就。
书稿对五四运动以来广水老区的英雄革命史、不懈奋斗史和辉煌成就史进行了系统梳理。对新中国成立后,特别是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广水老区人民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高举旗帜,深化改革,扩大开放,开拓进取,取得了一个又一个辉煌的业绩,人民获得感、幸福感不断提升进行了热情讴歌。书稿导向正确,经过了中共广水市委组织的专家审稿并出具公函
本书记载了桥头胡的历史沿革、风土人情、人物传说,以及曾经的记忆和符号等。书中分上、下两卷,上卷有“历史风貌”“姓氏族群”“黄墩港埠”“黄墩老街”等八个篇章,记载了千年古村落的传统文化;下卷围绕桥头胡街道即旧时黄墩乡各村庄,汇集了各个时期各村的好人善事、红色经典、村史传说、乡贤创业等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