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圳地名的变迁,是深圳历史文化的发展史。地名文化往往涵盖着历史的脉络与发展,深圳各区/镇地名的由来,都有一段鲜为人知的故事。例如盐田,顾名思义与“盐”有关。在宋代,深圳地区制盐业的发展达到顶峰,当时五大盐场之一的叠福盐场,就位于大鹏半岛咸头岭一带
古村的发展史,是深圳区域城镇发展史。深圳古村主要分为客家村落和广府村落两大类型。古称“将军围”的周家村,誉为“进士第”的松岗沙浦围,记载文天祥族人繁衍生息的凤凰古村,红色记忆的燕川古村,也承载着深圳丰厚的历史文化,为深圳文化研究提供重要的史料与史实。
这是一部内容清晰、逻辑严谨、极富启发性的极简清朝断代史。作者戴逸先生,是目前少有的能贯通清代前、盛、中、晚期的大学者。本书将清史划分为八个阶段,从崛起到建立全国统治,从康雍乾盛世到清中期的衰落,进而到晚清大变局,作了概要而不失细节的讨论。既从宏观层面勾勒了清代三百年政治、经济与文化的的历史发展,又从细节方面对清史以及中
本草,是传统中医对药物学的统称,后来也代指古代药物学文献,如《神农本草经》《本草纲目》等。经过几千年的发展,本草文化已经深入人心。本书将以“立于山海与人间”“四时草木状”“从草到药的生命史”“21世纪本草物语”四部分,带读者领略神奇的中医世界。
《苦粒齋養新錄》是鍾如雄教授繼《苦粒齋漢學論叢》在我社出版之後出版的又一部研究漢語言文字學的集大成著作。全書輯錄論文三十餘篇,分成“文字”“訓詁”“句法”和“雜論”四卷,計四十餘萬言,側重討論傳統“小學”(文字、音韻、訓詁)三科中的有關問題,此外還論及普通語言學、古代漢語教學法和古代詩學等内容。作者治學嚴謹,務實求真、
中国近代史研究,是新中国成立后,经过七十年的探索和创新,建立了完整学科体系,发展迅速、成就显著的一个历史分支学科。本书以概述与专题相结合的形式,对七十年来中国近代史研究的历程和进展做了系统梳理,重点介绍了这一研究领域的主要成就、有代表性的不同学术观点及其所持的主要根据,实事求是地评介了以往研究中的成败得失,酌情展望了未
本书是作者多年研究宋史的成果。作者努力运用马克思主义理论,在充分搜集相关资料的基础上,对宋史研究中的重要问题,如王安石变法、禁榷制度、宦官问题、朱熹的治国理念、漕运制度、官员俸禄、行政区划中的军、防贪治贪及审计等一一作了较深入的辨析,提出了自己独特的观点。
《中国公共史学集刊》由中国人民大学史学理论研究所于2018年创办,致力于在中国历史学界推进公共史学的发展,提倡理论与实践有机结合,推动历史学在注重基础研究之同时,努力走向人民大众,让历史学成为公共文化产品生产的基础之一。本刊既刊发有关公共史学理论探索的论文,也刊发实践经验介绍和相关评论、调查等稿件。
本书全面展现了当代中国在近代史理论领域的研究状况和发展历程,着重论述了近代史理论的渊源、基础、方法,新时期中国马克思主义史学道路的反思与重建、“史学理论热,以及世纪之交中国近代史研究范式的讨论、“在中国发现历史”的影响及反思、借鉴西方理论与挖掘传统资源、跨学科研究与“碎片化”等问题的研究状况。
本书是“建国七十年学术史书系之一”,目的是对当代中国学术界关于中国近代社会史研究的状况作一全面、综合的回顾与总结,冀以反省学科发展的历程,不同时期的学术状况与特点,流脉与走向,优势与缺失,以审视学科发展当前面临的问题,探索未来发展方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