评书中华好典故:话说俗语故事
河南不仅因黄河而得名,而且是黄河文化重要的发祥、发展、演进地区。习近平总书记所指出的黄河孕育的四种文化中,河洛文化具有着重要的地位,被誉为中华民族的核心文化。所指出的黄河流域分布的四大古都,河南拥有其中的郑州、洛阳、开封三个古都。因此,河洛文化和古都文化,构成了河南黄河文化的主体。为了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在黄河流域生态保
《国际汉学研究通讯》是由北京大学国际汉学家研修基地主编的综合性学术论文集,本集收录的文章分为7个专题:“文明传播”刊发袁行霈先生读书笔记一篇,白雅诗《巧克力在中国》则从一幅题为“便宴”的壁毯入手,结合两道清康熙朝武英殿总监造赫士亨撰写的满文奏折,以耶稣会士鲍仲义为例,探讨跨文化的传播中中间人的角色和通过翻译产生知识转移
公共史学(PublicHistory)是20世纪60、70年代以来兴起于美国的一种史学派别,至今已经成为世界许多国家和地区史学领域的重要组成部分。近些年来,中国史学界已经从关注公共史学向发展公共史学转变,已有众多史学研究者和爱好者投身到倡导、实践公共史学的行列中。美国等公共史学比较发达的地区,早已产生了很有影响的公共史
本书主要研究陕北、晋西北抗日根据地建立后,中国共产党对边区政治生态的改造,包括乡村基层和边区上层政治体制的革命化,以及经济方面提出的减租减息政策和农业变工互助运动、新的合作化运动等,这种革命时期的思维意识和工作方法对建国后的农村政策和国家农村关系产生
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高度重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发展,始终从中华民族最深沉精神追求的深度看待优秀传统文化,从国家战略资源的高度继承优秀传统文化,从推动中华民族现代化进程的角度创新发展优秀传统文化,使之成为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根本性力量。而最能代表优秀传统文化的国学
本书是作者同类作品的第八部。前七部自出版以后,不仅在新闻界,而且在其他领域如学术界同样引起了良好反响。本集系作者2018、2019两年间写就的读史文字结集,共108篇。这些文字结集前以“今古齐观”栏目刊发在中共广东省委机关报——南方日报,该栏目获得了2018年度广东新闻奖“新闻名专栏”奖。
本书分为四编,一编地理,二编坛庙、古迹,三编人物,四编人事、艺文,基本涵盖了《辽阳县志》每一卷的内容,从不同侧面讲述了辽阳自秦汉迄民国两千多年的建置沿革、古迹名胜、历史人物、重大事件、行政教育、实业经济、习俗文化等方面的内容,展现出了具有“东北第一城”之誉的古城辽阳的历史旧貌和文化韵致。
《三峡文化研究》是湖北省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三峡文化与经济社会发展研究中心、湖北省三峡文化研究会主办的学术集刊,定位于挖掘三峡历史文化资源,推动区域经济社会发展,研究领域包括三峡历史文化、三峡区域经济,内容涉及三峡历史、文化、社会、经济的相关学术成果。本书是第15辑,共12篇文章,内容涵盖历史、文化、经济、民俗等几
本书是国家社科基金项目“民国时期苗疆多重表述研究”(项目编号:15CZW056)的研究成果。在1928—1948年这二十年里,作家沈从文,人类学家凌纯声、吴泽霖等,苗族教育家石启贵,苗族政治活动家梁聚五,苗族学者杨汉先等以及大量的苗族歌谣都对苗族文化进行了多重表述。本书从主位、客位的视角,分别从苗族古歌等口头诗歌表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