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元前1000前500年,文化中国的《诗经》时代,自由的时代咏唱出自由的诗歌。中国这个词出现在此时,关于中国之内涵的界定也出现在此时,但不是通过论理的形式,而是用铭文中不磨灭的誓言,还有诗歌中活泼欢畅的曲调,来界定中国人就是这样生活,这样思考的。周召优雅,郑风直白,宋地民风狂野,齐鲁朴实沉着,楚地天性浪漫,而并未收入《
本书是历史学家吕思勉先生所写的惟一一部通俗性史学作品。作者从多个角度,对三国史上出现的人物、事件、战争等问题进行了深入的分析,并提出了许多独特而深入的见解。本书在收录《三国史话》和吕思勉先生有关三国历史札记的同时,还增补其著作《秦汉史》的部分章节,以便充分体现吕思勉先生严谨的治学风格。
本书内容主要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篇、水文化篇和徽文化篇,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儒释道和墨法兵家文化;以及水文化和徽文化篇等作出了深入浅出、化繁为简的解读阐释,内容丰富,主题明确,主线清晰,逻辑缜密,是青年大学生开展文化理论学习和增强文化自信的重要辅导读物。
本书系统回顾和总结了社会史研究的国内外源流和现状,特别是2010年以来中国当代社会史研究异军突起的背景和态势;以中华人民共和国社会史为例,阐释了中国当代社会史的研究对象、学科定位、研究架构、主题主线和分期;介绍了中国当代社会史的研究方法、资料特点,以及国外学者相关研究的借鉴意义。 本书主体是2012年立项的国家社科基金
本书以"又见大唐"文物展的展品为切入点,贯穿千年历史,纵横中西文化,既是对"又见大唐"展的深度解读,也是一本了解大唐历史和文化的绝jia著作。 策展人刘传铭深入解读了十二幅与唐代有关的中国古代书画,从作品内容到艺术审美,从时代背景到个人性格,为读者提供了一个崭新的了解大唐的视角,展现了历史的必然与偶然相关照下,令人怦然
本书清晰界定了不同时期“西”的意涵,并依据各个时期中西关系的特征将自先秦至1800年前后数千年的中西文化关系划分为两个大的阶段:上卷主要讲述从远古时代到郑和下西洋这一时期的中西文化关系(1500年以前),下卷则是大航海以后即晚明和盛清时期(1500—1800),全面拓展了近代以前陆海“丝绸之路”的历史文化意蕴。 本书打
《陕西古代文明》》一书,按照陕西历史博物馆新基本陈列“陕西古代文明展”的陈列体系,通过对史前、商周、秦、汉、魏晋、隋唐和宋元明清等七个时期的历史的深度解读以及重点文物内涵的深度挖掘,全面展示了陕西古代文明孕育、发展、鼎盛的过程及取得的成就,力求增进读者对陕西古代文明的了解和认识,充分感受陕西古代文明的辉煌与神韵。
内容简介中国传媒大学自2020年起在全国率先启动艺术类招生考试改革,文化课考试由以前的考语数英改为考文史哲,本书即为该校指定的历史考试参考书。本书也是严肃的历史学者撰写通识读本的一次尝试。本书内容分为中国古代史、中国近现代两部分。中国古代史部分,论述早期华夏文明的形成,先秦时期的社会变动,秦朝的兴亡,两汉魏晋南北朝时期
江南,是一个充满诗意的字眼,说起诗情画意,说起诗与远方,多会想起江南。吴侬软语的绵绵情意,画船听雨眠的浪漫柔情,古镇水乡的岁月静好,都把江南的美勾勒尽了。这是一本描绘江南之美的书,江南的城市之美、古镇之美、山水之美等等都在其中进行了详尽的展示,同时还对江南的人文风俗、文化历史等进行了描绘,用优美的语言、流畅的文字和诚挚
《清诗流派史》,本书条分缕析,又融会贯通,既努力地探究清代各流派产生、发展的历史原因及诗学本身的原因,又精心寻绎各流派之间的相互影响;既沿波讨源,探求其继武前贤之处,又能由表及里,较确切地撷取其思想艺术方面的独到特点,平实地阐述其得失,考究其消长。此书用力甚勤,资料翔实,自成体系,多有精审之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