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讲述了宋朝的南迁及横跨亚、欧两大洲的蒙古帝国的兴衰史。在宋朝,通过科举考试选拔人才的制度日趋完善,这使普通民众也有机会参政。考场中,一个名叫郭史明的小伙子正在奋笔疾书,这个来自偏远小山村的书生,真的能够通过考试改变一生的命运吗?1206年春,铁木真在斡难河之源召集盛大聚会,蒙古各部一致推举他为最高首领“成吉思汗”。
四川号称“天府之国”,这片沃土不仅为四川人民提供了丰盛富饶的物产,让这里的人民能够丰衣足食,同时还在这片土地上孕育出绚烂多彩的历史文化。本书以翔实的资料全面展示了四川各个文化领域的起始及发展。从水旱从人的农耕文化,美轮美奂的青铜文化,风程仆仆的交通文化,到百娇千媚的蜀锦蜀绣,引领世界的盐井文化,个性鲜明的传统戏剧,以及
杭州市《凤凰村志》上、下册,计231万字,是全国篇幅最大的村志,其突出特点是将社会调查与口述历史的方法运用到村志编修之中,拓展了村志的史料来源,开阔了方志编修者的历史视野,也为方志编修者提供一个参考模板。《杭州市<凤凰村志>评论集》是全国首部村志评论集,汇集了30多名专家学者的评论文章,其中既有方志界的专家
本书为《(康熙八年)吴川县志》的整理书稿,为“粤西府县旧志丛书”的一部分。按照原志的编排体例,全书为四卷,四卷中又分天经、地纪、王制、文教、官师、民事、人物、武备
《康熙遂溪县志》,起修于康熙二十四年之初,修成于康熙二十六年,历时三年,为广东省遂溪县历史上的首部志书。主修者洪泮洙为遂溪人,对采入县志中的史料务求审慎翔实,
《康熙二十六年徐闻县志》,是今徐闻县传世旧志中最早的一部,为康熙朝徐闻知县阎如珆主持修纂。该志采其前郡志史料,又详加甄别。对于郡志所缺者,
中国人的传统价值观是在数千年历史里累计和升华的,又是在前人昭示后人和后人承接前人中延续和贯连的。由此形成的古老而常新,既是一个漫长的过程,也是一个具体的过程。对于个体而言,价值提供了人生意义之所在,有此意义,而后知所取舍,知所选择,知所向往,知所守定。本书叙述了历史留给我们的传统价值观,在两千年传承过程中的人情、物理、
本卷从历史地理学科角度对清史问题中与地理相涉的研究加以系统总结和梳理,从疆域、政区、自然、舆图、人口、经济、文化等方面,提纲挈领地提取出若干重要问题,展现其核心贡献,总结其基本方法,指出其缺陷不足等,并将各专门领域的研究置于学术史的脉络之中,揭示学术研究重心、研究方法的转移及其与整个学术和社会思潮转变之间的关系。
本书在阐释教师素养的基础上,以精选的传统文化经典篇章为载体,以诗性阅读理论为切入点,以导读部分为呈现平台,引导读者透过作品的诗性意蕴,遥望古代文学大家的诗性思维和诗性精神。本书按时代顺序分为五章:先哲智慧、六朝风流、大唐气象、宋元情韵、明清世态,除第一章以主要典籍为选编对象外,其余四章基本以代表作家为对象,每个篇目包括
本书旨在对《春秋》经传等早期经典的历史书写从史学理论的角度加以思考和探讨,主要对《春秋》经传的书写者(史官)、文本(史书)和历史事实三个方面之间的关系进行分析,充分体现出历史的客观事实、作者的主观意识,以及两者结合所形成的历史记载之间存在的张力,展示了中国古代早期史学萌芽时期人们历史意识和历史书写的初步形态,并进而说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