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作者试图通过概念“考古”的方式探寻美国“文明”身份的来源和内涵,及其与美利坚帝国构建的关系。本书认为,“文明”身份大致包含两种逻辑理路。其一是“文明主义”,即启蒙运动以来对理性、进步的历史信念。美国作为区别于“旧大陆”的“新世界”,更是深信自身发展模式代表“历史的终结”。其二是“文化主义”,主要源于对“文明”的不满
本书内容秉持“用世界语言讲好中国故事”的初心,精心设计十大中国传统文化主题:如意佳节、祥瑞之兽、繁花似锦、佳肴美馔、琼楼金阙、民族服饰、余音绕梁、国粹非遗、稀世珍宝,该书汇聚了中华文化少年说100篇经典篇目,图文并茂,全方位展现中华文化的时代精华。鼓励青少年为文化传承贡献力量,展现中国文化的独特魅力。教会孩子理解传统文
本书共分十四章,主要内容包括:法国的地理环境与史前人类;高卢与罗马化;墨洛温王朝(481-751);加洛林时代;早期卡佩诸王;卡佩王朝时期的诸侯国;12世纪的法兰西;从腓力·奥古斯都到圣路易;晚期卡佩与中古盛期政治史总结等。
颐和园山水之间蕴含着丰富的传统文化资源,本书即以颐和园景物为线索,讲述其背后的故事,分为人物典故与文化典故二部分,空间横跨东西南北、时间贯穿五千年。共计16篇,14万字(原列40篇),每篇3000-7000字,避免过长倦怠。读者可以通过这一系列叙述,重新审视这一世界遗产,进而感受民族文化的博大与自豪。本书着眼于内在的文
吴浩,上海大学文学院历史系教授。本书针对研究生学术写作中的痛点和难点,从写作立意、写作思路、写作规范等方面细致讲解世界史论文写作的基本方法和技能,用案例与理论相结合的方式,帮助学生全面提升学术论文的写作能力。本书从研究世界史的角度阐述如何写好研究生学术论文,帮助相关专业的学生有效提高论文写作水平和能力,并可供相关专业教
本书是对高句丽、渤海考古及相关历史研究的专题论文集,计收录论文18篇,主要内容涉及高句丽和渤海的城址、墓葬、遗物及文化源流与交流等多方面。
本书是作者从1982年从事文物研究及考古工作以来研究成果的精华,其中涉及从新石器到宋元时期的中原地区文物研究及考古研究成果,包括陶瓷、玉器、石器等,对于文物研究、考古等相关专业的专家学者是不可多得的参考资料,书中共分为河南考古百年发现篇、河南考古百年人物篇、河南考古百年纪事篇、河南考古百年附录篇。不仅是学术方面的集合,
本书共涵盖三十部经典,集萃语句在五百多句,分别为: 儒家经典《孔子家语》《曾子全集》《荀子》《大戴礼记》《春秋繁录》等; 佛家经典《无量寿经》《圆觉经》《楞严经》等;道家经典《列子》《文子》等; 兵家《鬼谷子》;中医经典《福寿论》; 家训经典《三字经》《弟子规》《家范》等; 史学经典《晏子春秋》《国语》;文集
窝阔台是大蒙古国时期的第二任大汗。他前承成吉思汗未竟之业,后启大蒙古国建制之端,具有承前启后的重要地位。学界目前鲜有对该人物及其时代的研究论著。本书从军事安排、行政体系、经济举措及家族关系等方面,分析窝阔台汗对大蒙古国的统治方式和这一时期的国家变化。窝阔台成功处理了幼子势力带来的威胁,维护了汗权独尊和中央集权,构建了大
米哈伊尔·普塞洛斯是11世纪拜占廷帝国的历史学家,其著作《编年史》共7卷,记载了976—1078年间的历史事件,涵盖从瓦西里二世至米哈伊尔七世的14位拜占廷统治者。本书是关于米哈伊尔·普塞洛斯《编年史》的一项综合性研究,对作家和作品进行比较全方位的解析,重点在于普塞洛斯关于拜占廷帝王“形象”的塑造和评价。本著作还详细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