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是在脆弱青铜器保护修复方面已取得的研究成果基础上撰写而成,全面地梳理了我国脆弱青铜器保护修复技术现状与发展方向。全书共分十一章,包括绪论、中国青铜文化的起源与发展进程、脆弱青铜器腐蚀劣化机理与病害分析表征方法、青铜器保护修复的理念演进及其基本原则、考古出土脆弱青铜文物的现场保护、脆弱青铜器锈蚀物清除与稳定化处理、脆
两汉时期(公元前202年—公元220年),中央集权制度进一步完善,地方政府在社会治理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地方行政体系主要包括郡、县、乡、亭等层级,官员由中央任命,确保政令畅通。在社会治理方面,两汉地方政府推行赋税与徭役制度,以维持国家财政与劳动力供给;实施户籍管理,加强对人口流动的控制;建立乡里制度,通过地方豪族与乡绅
本书是一部有关中古社会历史与文化的专题论集。综合各专题研究内容之主题,涉及以下诸领域:一是魏晋南北朝时期士族文化风尚与中华文化之传承的总体论述与相关家族的个案研究;二是有关家族、士族群体流迁与南北文化传播,其中对当时南朝医术人士之北迁与南北医学文化的传播、交融研究尤为深入;三是对隋代统一后南人北迁与江左文化北传进行较为
“美国社会主义例外论”研究已经存在了一个多世纪,吸引了国内外众多学者的关注。迄今为止,在民族国家史的研究视野下,学者们几乎已经穷尽所有可能的解释。近几十年的研究表明,新的进展有望通过研究方法的调整而取得。本书是在既有研究的基础上,探讨全球史视野下的新解释途径的一种努力。本书考查了美国社会主义的相关史实,详细论述了美国社
元灭南宋后,为有效控制江南,在当地推行严密的军事镇戍制度,本成果即是在详细研究江南各地镇戍军万户府的基础上,试图重构元代江南军事镇戍体系并总结其特点。成果认为,元代江南镇戍布局,与行省一样,可归纳为“重点在北、以北制南”。其中淮江沿线尤其是长江下游为“密集型”镇戍区,由此向南逐次递减,到南端的八番广海(今湘西、贵州、广
书稿从本区域商业资源环境的角度出发,考察分析了自清以来的西北丝路上的商业进程及商贸为核心的各种关系,主要围绕商路、商品与商人展开讨论与考察。本书讨论了以马为主体的畜牧商品还成为与江南绸缎等手工业产品相互交易的时髦品,皮毛也成为这里打开国际商贸市场的敲门砖。尤其随着全球范围内对皮、毛等商品需求量的增加,在世界经济形势变换
传统村落的保护发展是乡村振兴的重要内容。按照《国家乡村振兴战略规划(2018-2022年)》的要求,要统筹保护、利用与发展的关系,努力保持村庄的完整性、真实性和延续性。一是加大保护力度。尊重传统建筑风貌,对确定保护的濒危建筑物、构筑物及时抢救修缮,对于影响传统村落整体风貌的建筑予以整治;尊重传统选址格局与周边景观环境的
《清华大学藏战国竹简文字编》是配合清华简整理报告《清华大学藏战国竹简》出版的一套系列文字编,本册是在整理报告第拾、拾壹、拾贰辑《字形表》的基础上,经过重新编辑修订合成的。全部字形直接从竹简图版中提取,运用“基于数字图像处理的出土简帛字形图像的提取方法”进行处理,力求准确、清晰。本书对原《字形表》进行了增益、检讨和修订,
本书为中国文化遗产研究院所编集刊《出土文献研究》第二十三辑。本辑共收录论文二十一篇,内容广泛,涉及甲骨文、金文、战国至秦汉三国时期的文字、文献等多种历史文献材料。其中有多篇论文使用较新的研究思路及研究材料,具有一定前沿性。本辑收录了多篇系统整理、详细辨析出土文献材料的相关论文,有利于学界对出土文献材料的进一步研究、利用
我国历来重视对历史文化遗产和自然遗产的保护、传承及利用。当前,全国各地高校也积极依托各自的优势,开设遗产保护专业并建设相关课程,为加快培养国家急需紧缺的遗产保护高级专门人才奠定了基础。在此背景下,中国地质大学(武汉)的三位老师基于自身在文化景观领域的理论研究与实践积累,编写了研究生教材《景观遗产保护与可持续发展导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