脉诀汇辨,脉学著作,10卷。清代李延昰撰,成书于康熙三年(1664年)。作者鉴于高阳生脉诀言词鄙俚,谬误颇多。遂汇集古今有关脉学论著,结合其叔父李中梓所传脉学予以辨驳订正。卷1载医论13篇,系作者研究脉学之心得。李氏认为诊脉有六要:即辨析相类之脉,对举相反之脉,熟悉兼至之脉,察定平常本脉,准随时令变脉,确认真脏绝脉。明
本教材是“全国高职高专护理类规划教材(第三轮)”之一。共分为十章,内容涵盖绪论、呼吸系统疾病、循环系统疾病、消化系统疾病、泌尿系统疾病、血液系统疾病、内分泌与代谢性疾病、风湿性疾病、神经系统疾病、传染病患者的护理等内容,本教材根据最新的执考大纲、护士岗位工作特点及临床疾病谱的变化,删除了所有章节的常用诊疗技术、肥胖症患
临终关怀与姑息医学的概念和观念是现代医学目的、性质和模式的集中体现。2012年起上海市人民政府把社区开展临终关怀服务列入政府工作报告,目前全市临终关怀服务已全面铺开,然而临终关怀与姑息医学的理念尚未被完全接受且从事临终关怀与姑息医学的医学及护理人才仍然相当匮乏。因此,作者团队将自己在西区国内外临终关怀与姑息医学领域理论
《妇产科常见疾病临床诊疗实践》系统地介绍了妇产科疾病临床诊疗的理论知识和实践操作,内容分为妇科和产科两篇,妇科篇包括妊娠并发症、女性生殖系统炎症、外阴色素减退性疾病和外阴肿瘤等,共22章,产科篇包括胎儿附属物异常、分娩并发症、产褥期疾病等,共7章。本书的编撰团队由妇产科临床一线的资深专家组成,他们凭借丰富的临床经验和深
本书是一部汇聚医疗护理员专业护理知识、诠释爱与关怀的心灵之作,内容涵盖了内科、外科、母婴、老年、善终等多个护理领域,从呼吸系统、心血管、消化系统疾病的精心护理,到骨外科、胃肠外科等外科疾病的周到照料均有详尽而实用的指导,书中从认知、心理、疾病等多个维度出发,为我们呈现了一套全面而系统的照护方案,通过讲述源自荷兰的博组客
辨证玉函一书,以“阴阳、虚实、上下真假”为辨证纲领,并将各种病症分别归类于此“八纲”之下。对于每种病症,均先辨证分析,然后处方用药。辨证玉函编写体例独具匠心,辨证分析紧扣提纲,用药施治切合实用,使人读之一目了然。辨证玉函中之“阴阳、虚实、上下、真假”八纲,突破了中医“阴阳、表里、寒热、虚实”八纲的传统辨证规范而别具一格
敖氏伤寒金镜录,由宋元•敖继翁(字君寿,宋元间福建福州人,寓居湖州)撰、元•杜清碧增补,成书于1341年。本书是我国现存最早的舌诊专著,据舌判断发病切合临床实际,因而对后世舌诊的发展产生了较大的影响,奠定了当今舌诊的基础。本书以浙江省中医药研究院馆藏清乾隆二十九年甲申(1764)钱塘王氏刻医林指
东汉张仲景著述的金匮要略是古代汉医经典著作之一,中国现存最早的一部诊治杂病的中医专著。撰于3世纪初。作者原撰伤寒杂病论十六卷中的“杂病”部分。经晋王叔和整理后,其古传本之一名金匮玉函要略方,共3卷上卷为辨伤寒,中卷则论杂病,下卷记在药方。后北宋校正医书局林亿等人根据当时所存的蠹简文字重予编校,取其中以杂病为主的内容,仍
上卷为滑寿诊家枢要,主要阐述脉与气血的关系,左右手配脏腑部位、五脏平脉、四时平脉、三部九候脉法等。对切脉方法有较详细说明,如切脉先须调息,先识时脉、胃脉与脏腑平脉,然后观察病脉;切脉指法上要注意切指的轻重、布指疏密;察脉须识上下来去至止,明脉须辨表里虚实四字。中卷为婺源余含辉氏之论,以类比方法阐述二十七脉特征,组合为浮
本书是全国高等医药院校药学类专业第五轮规划教材之一,主要介绍刚体的转动、流体力学、振动学、波动学、相对论、气体动理论、静电场、静电场中的导体和电介质、直流电路、电流的磁场、电磁感应、光的干涉、光的衍射、光的偏振、光的吸收与散射、光的量子性、量子力学基础、激光、原子核与粒子物理、刚体的转动、流体力学、振动学、波动学、相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