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以商周族群迁徙与早期地名、国族名变迁为研究主题,分为六章,主要内容包括四个部分。第一部分尝试确立探索商周时期族群迁徙的研究路径,即利用典籍与出土文献中直接和间接的叙事性文字、隐性的地名线索、带有传说性质的族群谱系和人物遗迹、考古学文化遗存及出土信息明确的族氏铭文材料进行综合研究。第二部分从语言学和历史学角度,首先考
本书主要收录湖北江陵九店墓地56号墓、621号墓出土的竹简,前者出土简205枚,内容与称量农作物及数术有关;后者出土简均为残简,从内容来看是古佚书。九店楚简是了解当时社会、文化和思想观念的重要资料。书稿针对九店楚简的内容,做了三方面的工作:一、吸收新的研究成果,重新整理原文释文;二、择取释文中的重点与相关文献进行对读,
书共分十章,内容按两条线展开:一条线叙述陈寅恪家族的家世、家史;一条线叙述陈家四代人与庐山的关系。重点回顾总结陈三立、陈隆恪、陈小从、陈封怀(附述陈宝箴、陈衡恪、陈寅恪、陈登恪)等人在庐山进行的社会文化活动和人事交游。力图揭示一个文化世家与一座文化名山结缘融合的文化底蕴,阐述陈寅恪归葬庐山和庐山创建陈三立故居纪念馆的价
本书拟从体质人类学的角度出发,在现有体质人类学、考古学、分子生物学等资料的基础上,从现代汉族的体质特点出发,采用古人种学的方法与理论,对汉民族的起源和形成过程进行探索。汉民族体质特征的形成可以追溯到新石器时代,但新石器时代居民与现代汉族在体质特征上还有较远的距离,青铜-早期铁器时代居民与现代汉族开始有了直接的联系。秦汉
本书以考古发掘资料为主要研究对象,同时兼顾历史文献和出土文字等多方面的资料,对于此前学界认为的晚商至西周时期普遍的生则聚族而居、死则聚族而葬的观点提出了反证。认为在以血缘宗族为主流的社会形态之外,至少在殷墟就已经存在地域性的居民组织。到西周时期,地域性居民组织进一步发展,有里和师两种实现形式,其功能都是控制人民,保证兵
《洛阳伽蓝记》是一部集历史、地理、文学等于一身的历史和人物故事类笔记。全书分城内、城东、城西、城南、城北五卷,详细介绍洛阳城中的景观,其间详述相关的名人轶事和奇谈异闻。本书在对原文翻译的基础上,增加了对北魏历史背景的补充,对书中提及的历史人物、历史事件加以补充,亦可视为一部简明的北魏末年史。文末特地增加附录,为读者详解
鍑是欧亚大陆,特别是草原地区长期流行的一种大型金属容器,具有明确的时代特征和地域特色。鍑一经发明,很快就风靡于北方草原民族,并广为流传,是欧亚大陆草原地带游牧民族特有的大型容器。从公元前9世纪至公元8世纪,受中原周代青铜礼器文化的影响,鍑滥觞于中国北方农牧交错地带,渐渐流行于东到朝鲜半岛、西到欧洲腹地的广大地域,是欧亚
《尚书》是公认中国最古老的经典之一。《尚书》的内容包括虞夏书、商书、周书等,内容涉及上古的相关史事,也保存了中国人的政治理想和文明追求。本书是传统儒家经典《尚书》的导读,包括《尚书》导读、《尚书》集传(包括晋传《古文尚书孔传》和宋苏轼《东坡书传》),并节选《师伏堂丛书》本《尚书大传疏证》部分篇幅影印附于书后,以期为读者
本书是一本文史方面的学术论文集,作者们从各自熟悉、擅长的研究领域,对中国传统文化进行深入挖掘和阐述,并整理了相关古籍和文献,对读者了解中国传统文化具有一定的参考意义,见解深刻,立足江南文化和传统中国文化,具有较高学术价值,是研究中国传统文化和古代史不可或缺的学术著作。本书主要内容侧重于传统中国经济、社会、文化等各个方面
这是一本关于福克斯新闻的创始人兼CEO罗杰?艾尔斯的传记。作者采访了艾尔斯身边的614人(他们来自媒体、政治、娱乐界,包括总统候选人以及艾尔斯的亲兄弟、同事、朋友、敌人等),以数千小时采访所得还原了一个操纵新闻的媒体大亨的面目。艾尔斯人生的最辉煌阶段,也是一部福克斯新闻的成长史,它的创建使得美国政坛和媒体发生了永久性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