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共十讲,以经济、空间与社会为轴心,勾勒出数百年间美国城市的历史风貌。作者首先梳理了美国城市史学的现状,其次以时间为线索,展现了从殖民地时期到当代美国城市的孕育、发展、衰败、复兴全景;在城市化与工业化的不同阶段,美国城市社会呈现出纷繁复杂的面相。在总结美国各区域城市的共性与个性,并揭示其成因时,本书兼顾宏观叙事与微观
· 民族复兴的基础在教育,而教育的基础在中小学。新中国成立初期,百废待兴,国民教育更是处于极低的水平,其中,乡村的教育境况尤为严峻。因此,普及教育,尤其是普及乡村的中小学教育,成为新中国教育工作的重中之重。在党和政府的积极倡导和推动下,一场轰轰烈烈的村村有学校、人人有学上的乡村教育大发展拉开了序幕。在这场
《中国考据学》是武汉大学古籍整理研究所于2023年起创办的连续性学术集刊。刊物继承章黄学派强调文献基础、重视小学根柢的学术特色,贯彻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文化方针,以崇实、专精、创新为宗旨,广泛吸收有关古典考据学的各类优秀成果,以文会友,促进学术信息的分享交流,为弘扬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建设服务
唐兰是我国杰出的古文字学家、历史学家以及考古学家。学术研究主要集中在古文字考释、西周铜器断代以及利用青铜器铭文重新构建西周历史这三个领域,这三个研究方向与传统金石学紧密相关。《古文字学导论》《论周昭王时代的青铜器铭刻》《西周青铜器铭文分代史征》三部著作集中体现了唐兰先生的金石学研究成就。本书广泛搜集并深入分析了众多文献
《贵州传统村落文化遗址保护与发展研究:铜仁遗珍》是贵州省文物保护研究中心对铜仁市德江县枫香溪镇、德江县楠杆土家族乡和碧江区漾头镇茶园山村三地开展文化遗产调查的工作成果梳理。通过对三地的不可移动文物与遗存现状、非物质文化遗产形态、特色产业发展路径及自然资源作详尽记录、访谈、采样,贵州省文物保护研究中心获海量第一手图文资料
本书是一个在贵州从事文物保护工作40年的从业者最近5年的田野调査笔记,由前言、田野调查笔记(以时间为序)和后记等组成,收录的主要是作者自20172022年参与贵州茶马古道龙场九驿丝绸之路南亚廊道的古代西部出海通道部分,以及长江流域文物资源等专项调查工作的内容。笔记内客涉及文献研究、实地调查、碑文识读和考证,是作者在行走
刘半农(1891年5月29日1934年7月14日),江苏江阴人,原名寿彭,后名复,初字半侬,后改半农,晚号曲庵。中国新文化运动先驱,文学家、语言学家和教育家。作为刘半农故里的公藏机构,江阴市博物馆藏刘半农友朋信札300余页,其中有80余件等级品,书函涉及中国近代史上著名的文化人物如蔡元培、陈寅恪、徐悲鸿、胡适等,且均为
吴阶平、陈竺、沙祖康、吴建民、沈晓明、罗蒙作序推荐 胡庆澧教授是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顾问、瑞金医院终身教授。1978年至1998年他先后被世界卫生组织聘任为世界卫生组织地区顾问、驻国家代表、助理总干事及副总干事等,工作时间长、工作阅历之丰、担任职位之高,是中国在世界卫生组织至整个联合国系统中前所未有的。 作为新中国培养的
安妮·埃尔诺是著名女性作家、诺贝尔文学奖得主,罗斯-玛丽·拉格拉夫是著名女性社会学家、法国社会科学高等研究院教授。自1970年代以来,这两位女性知识分子一直在互相阅读对方的作品,保持交流。她们都出身平民阶层,如今成为社会精英,都曾受到布尔迪厄的影响,都有阶级跨越的共同经历,都是阶级叛离者。
本书充分挖掘海内外典藏抗日战争时期女性精英群体的档案文献、口述访谈、论著、回忆录、日记、书信、自传等各种史料,旨在全面还原女性精英在战时的实践活动及人际关系,进而彰显女性精英在抗战中做出的不可磨灭的贡献。抗日战争中,女性精英群体既受到战争的伤害和影响,又是这一场战争中的重要力量。她们以女性独特的柔美和坚韧的气质,积极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