乐教是传统礼乐文化的重要支柱,却在春秋以降的礼乐崩坏中失传。近人不知乐教之义,首因其基本概念的模糊。声音乐三者,不能混为一谈。尤其是具备戏剧形式的乐,本身包含着诗辞、乐曲和舞蹈等艺术形式。讨论乐教,应该照顾到乐既有声音乐的差异,也有诗乐舞的区别。本书在明确乐之具体意义的基础上,全面展示乐以成教的内容,发掘先秦乐教思想传
本书通过系统收集整理散藏于世界各大博物馆、图书馆的西域南道佛教文物(主要为写本与艺术品),配合相关历史遗址的调查,从中解读出从犍陀罗至疏勒、于阗、鄯善、敦煌这条丝绸之路西域南道上佛教艺术传播和流行的历史实况。作者主要讨论了三个方面内容:西域南道上佛教和佛教艺术的中国化、本土化进程;西域南道佛典与图像间的互动;西域南道上
这是一部以世界叙事下的中国人为主题的访谈录,展现了中国走向世界化的过程中,普通个体丰富多彩的人生故事,是向世界讲述中国故事的生动范例。书中12位受访者,跨越了60后、70后、80后和90后四个代际,他们身份多元,有在非洲生活和工作的80后,英国留学生组成的摄影爱好者团体,从事音乐和影视创作的优秀女性群体,曾经的战地记者
理查三世是金雀花王朝的末代国王,也是历史上颇受争议的国王。他作为暴君的形象很大程度上来自托马斯·莫尔的《理查三世史》,莎士比亚的著名戏剧《理查三世》即是以它为蓝本。 本书主要叙述了理查登上王位及迅速垮台的过程,是关于这位国王的经典传记作品,也是英国文艺复兴时期著名的人文主义作品。 托马斯·莫
本书是以浙东运河为主要载体研究浙东运河诗路文化为主体的创新项目,属于人文科学与自然科学相结合的综合性研究课题。研究内容涉及水利史、历史地理、城市学、历史学、文学等众多领域。主要内容包括:概论、越国诗路起源、晋代诗路发展、唐代诗路形成、唐诗之路特色、唐诗之路形成原因、宋明清诗路演变、当代诗路旅游和诗路文化保护、传承、利用
本书所涉的龙泉青瓷文化概念,是指构成龙泉青瓷存在的内部与外部诸要素的总和,以及各要素之间相互作用而形成的一种互动关系。包括龙泉青瓷历史发展的轨迹、古代遗存的静态积淀、活态传承的独特技艺和传承人、与生产息息相关的自然要素、技艺和产品背后的人文精神倡导、渗透于生产制作中的民间信仰和习俗、在海内外文化和经贸交流中呈现出的地位
本书是关于浙东运河生态廊道景观的基础研究,通过文献和实地考察比较系统全面对浙东运河生态环境资源进行梳理,并分析浙东运河生态廊道景观保护与建设的现状,对运河的生态发展也进行展望。本书主要内容:历史时期浙东运河生态环境演变;通过沿线著名生态景观典型案例剖析,阐述浙东生态廊道的景观特色;从新时期生态环境保护、水环境整治、重
获美国国家书评人协会奖提名 软精装,既精美又轻便 内文可全部摊开 封面UV、起凸工艺 从古罗马到文艺复兴的一千年里到底发生了什么? 欧洲中世纪的本质是什么? 它与我们自己的世界又有什么联系? 坎托认为,20世纪以前的历史学误解了中世纪。 20世纪以前的史料发现和学问进展还不足以让当时的人们接近中世纪的历史真 相,对
围绕陶瓷的生产与使用,中国古代形成了数量巨大的历史文献,它既包括了陶瓷本身上留存的文字、图案,也包括围绕陶瓷而产生的诗词歌赋、诉讼纠纷,还包括对陶瓷生产和收藏进行记载总结的各类专著。内容之广,几乎无所不收,存世之多,几乎每朝皆有,但论述对象却又十分明确。本书从目录学的角度,通过梳理现存传世文献中与古代陶瓷相关的种类,再
本书主要从两条主线介绍浙东运河沿线的历史文化名人:一是思想学术大家。二是文人学士。因千岩竞秀,万壑争流,草木蒙笼其上,若云兴霞蔚,从山阴道上行,山川百相映发,使人应接不暇的环境感悟和化育,会稽成为名士集聚地,创作了以兰亭雅集、唐诗之路为高峰的艺术殿堂,代代传承,璀璨于世。本书以浙东运河为主线,按时代分人物先后排序,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