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为世界反法西斯胜利80周年,南京大学拉贝日记与和平城市团队计划出版一套绘本,丛书名《1937,那些人》,以图文并茂的形式讲述南京大屠杀期间,帮助中国人的那些外国人。伯恩哈尔·阿尔普·辛德贝格,丹麦人,1911年生,终身未婚。辛德贝格是侵华日军南京大屠杀的亲历者,也是当时在南京保护中国难民的国际友人之一。193
《张良传》是一部关于秦末汉初谋士张良的人物传记,作者为安徽作家梁爽。全书力图用文学的笔法,去打捞张良一生那些生动、灵动的瞬间,将张良无私无我的至高境界、运筹帷幄的非凡气度、功成身退的精神品格进行复原。作者大胆舍弃了以时间轴为基调的创作思路,而是遵从了以人物线、感情线、故事线为切入,以共鸣点、兴奋点、爆发点为板块的创作脉
本书利用已刊布的北朝至隋代墓志、造像记及碑刻等资料,校证《魏书》《北齐书》《周书》《北史》《隋书》等正史文献的文字讹脱和史实错误。全书体例仿钱大昕《廿二史考异》,分卷列引正史文献,并作细致考辨。考证内容涵盖人名、地名、官爵、谥号、生卒年等信息,兼及史源辨证。此书对北朝历史研究及“二十四史”修订具有重要参考价值。
英国军事历史学家和军事思想家B.H.利德尔·哈特与克劳塞维茨并称西方战略思想史上的现代战略大师,一生著述颇丰。这部短小精悍的传记围绕古罗马统帅、政治家普布利乌斯·科尔内利乌斯·西庇阿·阿非利加努斯的战略、战术和品格,详述了这位伟人生命中重要的政治和军事事件,重新评估了他的历史重要性,也探讨了罗马精神的深刻内涵。哈特深信
《中华民国史青年论坛》第4辑收录有11篇文章。从整体来看,本书对民国时期各党派、军阀及国民党内部各派系的斗争均有论述,对民国时期青年在时代洪流中的思考、斗争及发展亦有描述,对民国时期大学科系的建立和演进也进行了论述,还对李顿调查团、长江中游的新淤洲地的开垦等进行了研究,涵盖民国时期政治、社会、文化研究的多个侧面,能够提
从战后日本满铁会及其活动入手分析日本对侵略战争的认识和反省态度是一种有效途径。日本投降后,满铁的阴魂并未随着该组织的解体而消亡。回国的满铁社员以纪念为名成立满铁会,建立“满铁留魂碑”,为满铁在中国东北的侵略行为歌功颂德,认为满铁在华的社业活动为日本的“兴亚大业奠定了不朽的功绩”,宣扬“满洲开发论”,为战后日本右翼势力否
本文先以日俄战争前后日本文人对“满洲”的认知为研究对象,探究日本文人如何以事实呈现和视角选择的方式,将异域“满洲”变得与日本“休戚相关”,进而在日本公共认知空间内完成日本向“满洲”扩张的种种“合理性”构建。此后探究从日俄战后到清末期间,日本军政机构及其代表人物如何通过建立满铁,实现日本在“满洲”扩张权益以及确立日本在“
自1906年满铁设立至1945年满铁灭亡,为了自身发展的需要、为日本侵华提供侵略资源,对我国东北地区的森林资源进行了史无前例的大规模掠夺和破坏。本文从“林业资源的调查与掠夺”这一主旨出发,首先探究了满铁制订相关林业政策和调查机关从政策和机构上提供侵略的方向和方法,其次阐述了满铁成立相关的林业子公司确立调查与掠夺的方式方
满铁附属地是20世纪前半前期满铁在中国东北“占有”的土地,是日本在日俄战争胜利后,根据朴茨茅斯条约从俄罗斯手中获得的东清铁道的南满洲支线的所有权,并继承了铁道附属地的制度。满铁附属地起初只有1129.1公里,占地面积182.76平方公里。后来,在满铁附属地最高行政机构满铁总社的经营下,以武力为后盾,通过各种手段,占地面
本书在借鉴了已有研究成果的基础上,通过相关档案文献的查阅和调查,从近代日本政治史的角度,以满铁与关东军的关系作为研究对象,并按照满铁与关东军的相互关联的历史脉络,将满铁与关东军的关系分为了满铁与“护路军”、满铁与关东军相互分工和满铁追随关东军等三个历史时期,从中探讨和分析了满铁与关东军在对中国东北进行经济渗透和武装侵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