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乞伏鲜卑资料辑录》收集上起乞伏鲜卑见诸史载,下至刘宋元嘉八年、北魏神?四年(431),乞伏鲜卑建立的西秦政权灭亡。详尽收录了纪传体、编年体、典制体史书以及大型类书、地理总志中有关乞伏鲜卑的资料。凡各类典籍中有“乞伏”或“乞佛”字样,及虽无“乞伏”字样而其内容为记载乞伏鲜卑事迹者,概予收录。以及典籍中明确为乞伏鲜卑人的
蒙古旗人的史地学影响深远,他们的学术成果为后世学者提供了新的资料,某些著作还成为后世治理边疆经验的来源。蒙古旗人的史地学研究为晚清西北史地学兴起发挥了奠基作用。本文以蒙古旗人的史地学作为研究对象,依据蒙古旗人的史地作品及相关档案资料对蒙古旗人史地创作的学术脉络、特点、形成原因及影响,探析蒙古旗人史地创作与历史事件、时代
《满铁与七七事变档案汇编》选取档案内容包括:满铁在七七事变爆发前后开展地质调查,进行情报收集工作,如上海事务所调查并密报上海各界抗敌后援会内情;随着战争进程的推进,满铁陆续派遣社员前往华北等地,直接或间接参与战事,包括派遣无线电通讯人员、测量绘图人员、铁道施工人员、战地摄影人员、翻译、医生、法律专家等专业技术人员。有关
本书是一部基于天津史发展进而对天津学进行拓展研究的著作。全书分为六部分,第一部分为地理与文化;第二部分为文学与文献;第三部分为人物与史事;第四部分为近代公共事业;第五部分为近代工商业;第六部分为附录。全书从天津史研究出发,结合天津现实发展需要,同国内外有关城市进行横向的比较,鉴古知今,观彼知己,站在天津学的高度来介绍天
《敦煌学大辞典》(第二版)为一部大型专科辞典,是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展示我国敦煌文物保护和敦煌学研究的成果,努力掌握敦煌学研究的话语权”的重要指示精神,对季羡林先生主编的《敦煌学大辞典》(1998年版)的全面修订。按照专业性、全面性、世界性和时代性的要求,充分吸收20世纪末以来海内外敦煌学研究成果,修改完善原有词
近代著名上海商人虞洽卿(1867—1945),是晚清民国时期重大历史事件的亲历者与见证者,也是研究中国商业史、上海租界史、中国金融史、中国航运史、工人运动史、中外关系史等领域的焦点人物。本书根据上海图书馆全国报刊索引、中国历史文献总库、晚清民国大报库、香港老报纸、泰晤士报数位典藏、抗战文献数据平台、中国第一历史档案馆、
作为1911年至1919年间享誉中国的《东方杂志》主编,杜亚泉是一位百科全书式的大学问家,一个超越了自身时代的“另类启蒙”思想家。但是,在百年中国的革命时代背景下,杜亚泉所代表的审慎理性却被激进思潮长时间地淹没了。近二十年来,杜亚泉生平与思想的众多方面,包括《亚泉杂志》与《普通学报》、杜氏与商务印书馆、与《东方杂志》、
本书收录了仓修良先生关于方志学的相关论文。如发表于《文史》2001年第2辑的《从敦煌图经残卷看隋唐五代图经的发展》,《中国地方志》1994年第1期的《对当前方志学界若干问题的看法》,台湾《历史月刊》1999年第3期的《地方志与区域史研究》,等等。这些论文是仓先生一生精研方志学的论文荟萃。具有十分重要的学术价值。
《论文明社会史》描述了社会演化的过程。如果说社会演化通过法律和有序政府带来了安全的自由,那么它也带来了邪恶,具有动摇这一成就之基础的危险。在此过程中,许多美丽、富有价值的事物,比如原初技艺粗野的活力,便不可修复地丧失了。社会的进步并不意味着幸福的增加,弗格森同意赫尔德的观点,认为每个时代都有其重心。
本书是一部关于地域文化的论著,是“北京地域文化通览”系列图书中的一部。 本书用“历史沿革”“坛庙文化”“水系文脉”“工商文化”“园林文化”“戏曲文化”等 八章的篇幅,对从先秦到民国末年历史时期内的西城文化进行了考证研究,全面具 体地展现了西城地域文化中的显著特色,从侧面反映了北京作为五朝古都的历史 沿革和文化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