司马迁的《史记》是我国古代一部兼具史学价值和文学价值的名著。《史记》开纪传体史书之先河,为传统正史之首。这部杰作,千百年来已成为人们学文之典范、学史之津梁,被誉为“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本次我们要出的《史记》,是全本,由十二本纪、十表、八书、三十世家、七十列传组成,共一百三十篇。此书以中华书局最新修订的《史记》为底
“燕山史话丛书”定位为大众科普“轻阅读”,希望可以通过知识准确、可读性强、接地气的文字向广大读者普及京津冀文化历史,《京津冀地名史话》就是其中一本。在形容城市建筑风貌时,人们喜欢用“建筑是凝固的音乐”来加以概括;在研究中国古今地名发展嬗变的沿革时,我们概括一句话:“街名是城市凝固的自传。”中国地名文化资源十分丰富,其中
书稿是一部从宏观层面对中国优秀传统文化以及世界各国文化进行诠释的学术著作,整理自作者在高校开设的相关课程的讲稿。作者从宏观视角出发,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当作一个统一的“文明体”或“文化体”,从宇宙观、文化观、历史观、文明观、疆域观、民族观等角度阐释其所具有的独特的、与世界其他“文明体”或“文化体”不同的文明特征。作者
北京市文物交流中心(原北京市文物公司、北京市文物商店)于1960年5月成立,坐落在国内外享有盛名的北京琉璃厂古文化街上,是国家设立的文物事业单位。下设宝古斋、庆云堂、萃珍斋、观复斋、振寰阁、敦华斋、墨缘阁、韫玉斋、虹光阁等多家经营部,处于全国各国有文物经营单位的行业龙头地位。本书收录了北京市文物交流中心收藏的丝织品文物
本书是北京市文物交流中心所编的一本论文集,共收录该中心研究人员撰写的学术论文23篇,分为陶瓷研究、书画赏析、博物精鉴三个部分,全部为近年未曾发表过的新文章。其中既有对该中心收藏的精品文物的介绍,也有对一些专项问题的深入研究,同时兼具资料价值和学术价值。本书所收文章已统一按规定体例修改,在学术规范、篇章结构等方面已经做到
本书是一部关于介绍锡伯族文化的图书。锡伯族是中华民族一员,是国家重点扶持的人口较少民族之一。沈北新区是典型的锡伯故里,是区县一级全国最大的锡伯族聚居区。多年来,在省、市领导和相关部门的关怀支持下,高度重视、大力发展锡伯族特色文化,承前启后,持续发力,积极推进锡伯族文化生态保护区建设。乾隆二十九年(1764年),一部分锡
《深圳文史·2024》采用图文结合的形式,以深圳历史遗存、各类建筑、传统村落、特色学校、文体设施为主题,以文史资料形式汇编成册。深圳历史遗存包含咸头岭遗址、左炮台等5篇;深圳地标包含国贸大厦、上海宾馆等9篇;传统村落包含大芬村、南岭村等14篇;特色学校包含深圳大学、香港中文大学(深圳)等9篇;文体设施包含深圳大剧院、深
本书整理收录了深圳市档案馆馆所藏民国时期宝安县(今深圳市前身)教育类的档案文献,涵盖了宝安县政府教育行政管理及制度、学校创办及经营管理、学校教职员工及学生管理、教育及文化活动等方面的内容。这些档案文献是查考、研究民国时期宝安县教育事业的重要原始资料,对于了解当时的政教关系、教育管理、教育制度、学校发展、师生管理、教育文
今年恰逢马可·波罗逝世700周年,为此上海博物馆与意大利威尼斯大学与博物馆等机构合作,共同策划展览“寰宇东西:马可·波罗眼中的中国和世界”,本书为该展览配套图录。图录集合威尼斯、罗马、佛罗伦萨与国内众多博物馆的馆藏精品,包括首次来华展出的珍贵手稿、绘画、书籍、地图、钱币、雕像、器物、服饰、石雕等206件中外文物,以马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