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以描述了一个位于中国西南地区的资源依赖型村庄在遭遇小矿山关停后经历的剧烈社会变迁历程。其背景是近年来国家发展方式的转型和国际金属市场的持续波动。采矿改变了该村村民传统的生计方式和生态观念,进而使其消费和环保行为发生变化,最终引致社会和生态的全面转型。本书借由将个体、企业、投资者及政府置于同一历史进程中予以分析,冀图
乌尔第三王朝存在的短短一百余年时间(公元前2112-前2004年),是两河流域的苏美尔人从城邦体制尝试向区域性帝国体制过渡的一个关键时期。作为古代两河流域对外关系发展的重要阶段,乌尔第三王朝的对外关系扮演着承上启下的角色。乌尔第三王朝的对外政策在不同时期对不同方向的国家具有一些突出的特点,其总体对外关系以巴比伦尼亚中心
根据桂林市建设国际旅游胜地和外宣工作的实际需要,将我社2012年初版,2015年再版的《桂林文物古迹览胜》翻译为英文版。书稿以桂林文物保护与考古工作的成果为基础,精选散布在桂林各处知名度大,历史、艺术价值高的古文化遗址、古墓葬、古建筑、石窟寺石刻等100余处各级文物保护单位,进行系统全面的介绍,图文资料翔实、文物信息承
本套丛书共2册,分别是《成都市水文化遗产资源研究》、《成都市水文化遗产资源研究》。
本书系苏州市吴中区的旧志整理项目。全书共收录了包括《〔康熙〕甫里志》《〔乾隆〕甫里志》等在内的四部清代所修甫里旧志。四部志书在内容和体例上大致相似,设置有“图考”“官署”“风俗物产”“耆硕”“进士”“孝廉”“游寓”等类目,内容涉及当时甫里的建置沿革、山川形胜、风俗物产、名胜古迹、人物传记、逸闻轶事、艺文等诸多方面,集中
本书是以与伦明交游比较密切的101位学者为研究对象的人物传记集。以伦明为主线,按照其读书求学、工作生活、藏书访书等重要经历的交游情况对相关学者依次进行编排,分类梳理为严师益友、京师同窗、留京粤人、在京同事、两广挚友、豫辽同事、藏家良朋、坊肆书贾、高足弟子、日本友人、其他朋侪等十二个篇章。
本书探寻了古往今来优秀的保定籍人物和部分客籍人物在燕赵大地乃至整个中国的活动轨迹,由精彩人物故事210余篇,分为神话传说、政治军事、教育文化、科学技术、文学艺术、医药农林、红色保定、时代榜样、冠军摇篮、民俗非遗10个篇章。
《敦煌莫高窟》采用全手绘图的方式,用百科体的文字进行讲述。全书分为18个主题,以莫高窟、榆林窟、千佛洞中的壁画、彩塑、洞窟为引子,介绍了敦煌地区的历史、文化、节日、乐器、农业、婚姻、习俗等,还有敦煌文化与中原文化的不同特色和丝绸之路对敦煌发展带来的影响。除此之外,本书还用专题的形式介绍了敦煌研究院的创始人、敦煌壁画的守
汉代画像石就是我国民族文化宝库中的一份珍贵遗产,主要分布在四个中心地区,山东和江苏北部、河南南阳和湖北北部、四川、陕北。山东是全国汉代画像石分布地区最广、发现数量最多、延续时间最长、题材最丰富、雕刻技法最全的地区。山东汉代画像石分布地域广,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