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为《中国中古史研究》的第十一卷,延续了此前的体例。收录了“地域社会的历史性”与“地域社会的考古性”两个专栏共十一篇专论以及五篇书评。作者分别是来自海内外的中青年学者,其中有通过出土文献及考古发现,结合传世文献,对早期中古中国的制度加以复原;也有通过对现存史料的进一步深入解读来分析、加深对历史的认识。这是学者在各自领
本书分为五个章节,第一章大足石刻概述,从大足石刻的时代背景、地理环境、历史渊源、相关宗教常识和历史人物几个方面,讲述了大足石刻的起源与发展;第二章佛教造像,讲述了佛教在中国的传播和发展,以及兴起的造像之风,本章选取了北山和宝顶山两处摩崖造像,是本书的精华;第三章道教造像,讲述了道教作为中国本土教派在中国的传播和发展,以
该书为论文集。中国文字发展论坛是中国文字博物馆打造的一个专题研究中国各民族文字、文字历史与未来发展及可能性的学术交流平台。旨在通过汇聚国内外的文字学研究成果,进一步促进文字的应用和交流,展示中华民族悠久灿烂的历史文化。书稿收录了第九届中国文字发展论坛学术论文,该书不仅从不同领域和角度阐述了专家学者对当前中国文字学的认识
该书为古籍整理类图书。《浔阳蹠醢》由清初九江府德化(今九江市柴桑区)贡生文行远编撰,全书分六卷,又按类目分为三十九章节。图书摘录、引用近300部(篇)古代各类典籍文献,汇集了2000年来九江政治、经济、文化、历史、地理、科技、军事、民俗风情各方面的史料,为浔阳一地的杂撰,条目编列灵活,取材广泛,内容丰富,是现存九江地方
该书为古籍影印图书。《浔阳蹠醢》由清初九江府德化(今九江市柴桑区)贡生文行远编撰,全书分六卷,又按类目分为三十九章节。九江古称浔阳,图书摘录、引用近300部(篇)古代各类典籍文献,汇集了2000年来九江政治、经济、文化、历史、地理、科技、军事、民俗风情各方面的史料,为浔阳一地的杂撰。该书条目编列灵活,取材广泛,内容丰富
该书为固村墓地的发掘报告。固村墓群位于辉县市东南2公里,南水北调中线授水工程31号水门口西部200米处,墓群范围南北长约150米,东西宽约200米。2013年12月,河南省文物管理局南水北调文物保护办公室委托新乡市文物考古研究所对这里进行抢救性发掘。本次共发掘墓葬26座,均为东汉时期的中小型墓葬,出土遗物400余件。发
该书为文物考古类著作。该书是面向社会大众,尤其是高校青年学生的,以文物考古、文化遗产、历史文化等为主要内容的科普性读物。该书分为“考古发现”“重庆古迹”“文史研究”“遗产万象”“公众讲座”“公众活动”六章,秉持发掘、发现、研究和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宗旨,展示最新考古进展和考古研究成果,通俗地讲述了文旅融合下历史文化和
《陈康白传》书稿约41万字,共21章,文末附有传主大事年表。传主陈康白(1903—1981),湖南人,1927年毕业于厦门大学化学系,1933年赴德国哥廷根大学化学研究院进行科学研究,1937年回国后到延安参加革命工作,1939年加入中国共产党。陈康白是延安时期我党著名的科学家。1944年任自然科学院(北京理工大学前身
本书秉承存史、资政的宗旨,融思想性、史料性为一体,全面而翔实的记录了山西省晋中市昔阳县所辖9个乡、镇、社区,105个村庄的历史,在编制内容上重点突出历史文化特色核心元素,在呈现形式上力求形成简洁明快、图文并茂、资料精准的编制风格,力求形成兼具历史文化普及和研究资料工具书的功能。本书的出版发挥了“存史、资政、团结、育人”
本书以中国画传统书画纸绢为研究对象,从蜡笺材料、胶纸材料、粉笺材料、宋代砑花笺材料、传统书画绢材质探微等章节展开。本书详细剖析材料与工艺、材料与笔墨的结合方式,提高读者在工艺上的了解和功能上的认知。本书通过文献梳理和艺术实践,挖掘材料与书画的关系内涵,有助于我们更加全面地理解传统书画造型艺术及其成因。著作聚焦文房用器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