毛奇龄为明末清初著名学者,是清代考据学的先驱之一,对清代学术发展具有重要影响。毛奇龄著述宏富,在清人中罕有其匹,其生平著述,编为《西河合集》,共收书116种493卷,其中经集50种237卷,文集66种256卷。但其一生由明入清,身历天启、崇祯、顺治、康熙四朝,生平经历坎坷,其诗文散佚亦颇不少。本书以十余年之精心考索搜集
本书是探讨“亚洲文明”相关议题的文集,是该系列的第二辑。本书旨在于文明互鉴、建设人类命运共同体的背景下,追溯“亚洲”概念的形成与演变,探讨其在东西方建构和想象中的内涵,针对西方语境下的亚洲概念、西方中心的亚洲视角,在今天全球化、人工智能技术不断发展推进的大背景之下,反思应该如何阐释亚洲在世界中的定位,如何去除“中心—边
本书是对时下德州市属县区范围内明清两代人物传记资料的萃编整理。德州包括市区及下辖市县等十一个县级区域,内容按县市名称音序分卷。时间限于明清两代。每卷中人物按姓氏音序排列,同姓氏家族,再按世系行辈顺序排列,同行辈者按生年先后排列。人物传记资料包括碑志文、传状文、序跋文三种。本书传记资料仅采择于文集、方志、家谱等传世文献,
本书所谓的人文色彩,是指与自然色彩对称的人为利用、制造并规范使用的文化色彩、军事色彩、政治色彩、城市色彩等等,包括人对自然色彩的感知。现以宋朝为例,试聚焦这一重要视点,用视觉探寻、感受社会生活,用色彩打开宋朝,解析宋代的色彩语言,以色彩的方式回到现场,重新审视宋朝。宋代是色彩史上最关键的时期。所以,系统深入地研究宋代色
本书脱胎于作者考古公开课的讲稿,作者进行了系统化和学术化。考古学资料表现出明显的直观性和碎片化特征,如何将它们与宏大的历史背景联系起来,并作出合理的历史解释,是每一个考古工作者都面临的任务。不论是在野外发掘还是室内研究、教学中,利用考古资料对中华文明的传承进行科学阐释,是一个不可回避的问题。本著作以隋唐考古为中心,在考
现存《徐霞客游记》约六十万字,其最大贡献是在地理方面,其中又以西南地理占据了十之七八。徐霞客以日记体裁,精详而忠实地记录了他大半生跋山涉水的见闻心得。《徐霞客游记》所涉及的广阔的科学领域,所包括的丰富的科学内容,所具有的多方面的科学价值,在我国古代的地理著作中几乎无与伦比。本书是一部地理百科全书,包括地貌、岩溶、江河、
本书是为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所作的抗战回忆录。八路军老战士作为抗日战争的亲历者,通过回忆并结合手中的档案、回忆录、照片等资料,将埋藏内心深处的、对日寇的仇恨,对胜利的自豪,对战友的怀念,以一个个刻骨铭心的故事,一段段无法忘怀的经历,一幕幕抗日烽火的追忆,为读者呈现出一幅壮烈、残酷、真实的抗
威廉·莫里斯是19世纪著名的英国设计艺术家,他的设计风格和细节理念改变了维多利亚时代以来的西方流行品位,并影响着包括中国在内的很多国家的现代室内装饰设计。同时他又是诗人、作家和商人。本书作者菲奥娜·麦卡锡在这本传记中深入莫里斯的内心世界和私人生活,审慎、克制而又清晰地评述了威廉·莫里斯的复杂一生,记录了他在法国、冰岛、
本书系统整理自1957年以来合浦汉墓的考古发掘成果,深入剖析墓葬的形制结构及各类随葬器物的特征,特别关注与汉代海上丝绸之路紧密相关的出土文物。通过对这些文物的细致研究,揭示合浦汉墓所蕴含的多元文化融合现象。同时,本书还探讨墓葬与同时期城址、港口之间的时空联系,进一步丰富人们对汉代海外交流的认识。初步复原海上丝绸之路影响
从桂平及西山的地理气候、历史沿革的深入剖析,到西山主要旅游景区、西山“四绝”的细致描绘,再到西山佛教文化的深厚底蕴、人文景观的丰富多彩,以及西山周边流传的动人故事。它不仅是一部介绍桂平西山历史沧桑、高僧典故、人文风情的佳作,更是一部融合了地理、历史、生态、民俗等多学科知识的精美图书,值得一读再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