土壤外业调查与采样是土壤普查的首要工作。本书介绍了河北省土壤形成因素与主要成土过程、中国土壤发生分类系统与系统分类、河北省主要土壤类型与分布,详述了土壤外业调查采样的准备工作、成土环境与土壤利用调查内容、表层和剖面土壤调查采样及第二次全国土壤普查土壤图校核方法。
本书用一整章篇幅专门描述和评估世界各地约50个已被认定或有待认定的GIAHS实例,其中包括中国的稻鱼共生农业系统,亚洲的山地梯田系统,拉丁美洲的咖啡农林复合系统,伊朗和印度的灌溉系统和土地与水资源管理系统,东非的畜牧系统以及西班牙、葡萄牙的农林牧复合系统。在最后,作者们提出了政策与技术方面的解决方案。
杨树在我国分布很广,从西北部的新疆到东部沿海,从北方的黑龙江、内蒙古到长江流域都有分布。杨树烂皮病也被称为腐烂病、臭皮病,目前已成为杨树的主要病害之一,通常造成杨树干腐和枯枝。作者及其带来的团队和基层的技术人员通力合作,利用10余年的时间,在国家级推广项目的背景下,深入东北、西北、华北地区广大的杨树种植区域,梳理杨树烂
农药在挽回病虫害导致的农作物产量损失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但是农药施用引发的一系列负外部性已经成为消费者、政府及学术界等相关部门及人员长期关注的生产与学术问题。探索现阶段农业生产过程中农户的农药施用行为及决定因素,并据此提出农药施用减施增效的政策建议,对于保障国家粮食安全及消费者健康、促进农业绿色发展等均具有重要的现实意
本书主要阐明了施用石灰改良稻田酸化土壤的效果,明确了施用石灰对水稻产量、土壤肥力、温室气体排放、氨挥发、生物固氮等重要稻田生态系统服务功能的效应,系统阐述了施用石灰对酸性稻田碳、氮、磷、钾等养分以及重金属镉循环过程的影响,为稻田酸化土壤改良、水稻优质丰产和土壤培肥提供了理论依据和技术支撑。
本书主要介绍了国家种质资源库中用于新品种保护的192份大豆品种的SSR标记基因位点分型结果,以及实验相关的引物信息、荧光引物组合信息、所使用的主要仪器设备和主要实验方法等。
本书共分为六部分:第一部分概述:主要简述本书所涉及的207份大豆资源的介绍和所使用的实验信息方法简介,这207份大豆资源一部分为国家种质资源库中的材料,一部分是因实验需要自行收集的各地特色资源,目的是更多的去发现新的特异基因位点,便于未来基因挖掘利用。第二部分:36对SSR引物对207份大豆资源的原始实验结果及标记位点
本书内容包括:2022年全国三大粮食作物病虫害防控植保贡献率评价报告、2022年全国小麦病虫害防控植保贡献率评价报告、2022年全国水稻病虫害防控植保贡献率评价报告、2022年全国玉米病虫害防控植保贡献率评价报告等。
本书追溯了牛油果的百年上位史:它与更新世时期的巨型食草动物共同进化;它被墨西哥的西班牙征服者欣然接纳;它走向现代人的餐桌,成为水果中的“超级水果”。
本书共分五篇:历史文明、文化艺术、科学技术、绿色生态、时代精神。主要内容包括:中国大运河经历了哪几个发展阶段?今天的中国大运河状况怎样?大运河的开凿目的是什么?它的历史价值是怎样的?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