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适,现代著名学者,1910年至1917年留学美国康奈尔大学和哥伦比亚大学,其间所记17册50多万字的日记和札记,详细记录了他的学习和日常生活,是研究这位一代学人的可靠史料。胡适的留学日记最早于1939年由上海亚东图书馆以《藏晖室札记》为名整理排印出版。1947年,商务印书馆将其改名为《胡适留学日记》后重印。1959年
"明长城沿线区域自古以来便是由军事、经济、文化、生态等诸系统汇集并深度结合所形成的地区。本书基于长城沿线区域聚落遗产、生态环境和城乡发展在沟域层面的密切关联,且高度依赖于地理单元分布的空间规律,首次提出遗产-生态耦合单元概念。此概念根植于遗产系统与生态系统的耦合机制,旨在构建一个综合性的空间分析框架,以有效解决遗产保护
2008年7月,清华大学从境外抢救入藏了一批战国时期竹简,学界称之为清华简。清华简的内容多为早期的经史类典籍,其中除了可与《尚书》等传世古书对照的篇目外,更多的则是已失传两千年之久的前所未见的佚篇,对于准确认识先秦古籍的原貌、重建中国早期历史均有重要学术价值。清华简所带来的新知识以及对传统文化认识的更新,已经引起了海内
上海,是党的诞生地、初心始发地、伟大建党精神的孕育地。上海的每一个红色足迹,不仅是历史的记忆,更是激励后人不忘初心、接续奋斗的精神财富,值得深入挖掘、广泛传扬。作为国家级烈士纪念设施保护单位,同时也是上海最大的烈士纪念设施上海市龙华烈士陵园契合新时代新征程新目标,在2017年完成基本陈列及配套设施更新。陈列《英雄壮歌上
作为《国歌》的作者、我国著名的人民音乐家,聂耳的作品始终怀着热血与真情,他是时代的歌者,他谱写的曲调激昂地对抗不公,热情地赞颂人民,虽然他在23岁正值青春便结束了短暂的一生,但他在当民族危亡之际,用自己的歌声燃起了抗日救亡的怒火,发出了战斗的呐喊,吹响了时代的号角,唱出了民族的希望!他便是那个时代最勇敢的青年,他,就是
本报告是三峡库区重庆奉节县莲花池墓群的考古发掘专题报告。通过对该墓群汉代、宋元和明清三个不同时期考古学文化遗存的发掘与研究,为三峡库区不同时代考古学文化体系的建立提供了重要的考古学资料。
隋唐考古是中国考古学的组成部分,属于典型的历史时期考古学,上承三国两晋南北朝考古,下启宋元考古。这一时期国家统一,政治清明,经济、文化繁荣昌盛,各类遗迹与遗物数量多且丰富多彩。遗址类有世人瞩目的隋大兴唐长安城遗址、洛阳城遗址等;遗物类有色彩绚烂的三彩器、金银器、各类栩栩如生的造像以及反映“丝绸之路”繁荣的异域遗物等。通
漢代遣册集中、有序地記録了豐富多樣的名物,是生者對逝者地下生活的細緻安排,不少可與墓葬隨葬品對應,並且這些隨葬品大多數是當時現實生活中的實用物,是古人“事死如事生”理念的具體實踐,更是研究漢代日常生活史的絶佳材料。本書選取漢代遣册記録的衣食住行類名物進行分類整理,匯集學界已有成果,形成集釋文本,再廣泛收集實物、圖像、文
和林格尔土城子古城遗址位于内蒙古自治区呼和浩特市和林格尔县,是我国规模较大、沿用年代较长的古代城址,文化内涵十分丰富。1997年至2007年,内蒙古自治区文物考古部门连续多年对古城遗址及周边墓葬进行了抢救性考古发掘,从春秋战国至清代共清理发掘2158座墓葬,其中汉代214座、代魏5座,共219座,出土了大量的文物。本书
《荆楚文物》是荆州博物馆编的系列学术文集。文集融资料性与学术性为一体,主要收录关于荆楚地区(即江汉平原及其周边区域)考古学、博物馆学、文物保护技术等研究的新发现、新成果。本书为此丛书的第7辑,收录了10篇考古学研究方面论文、3篇古文字学研究方面论文、3篇文物保护与科技考古方面论文、6篇考古发掘简报、1篇调查简报和1篇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