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性的发展让我们将文学和政治视为两个独立的、彼此不可简化的领域。如果历史学家要探究其他地方和其他时代的情况,就必须摒弃这种新观念。在五、六世纪中国南方的建康城,没有任何东西可以将文学和政治割裂开来:阅读和写作的知识——“文”——都是由宫廷和行政机构塑造的。大臣是“作家”,礼是他们的“美学”,皇帝、王公和其他大臣则是他
《历史想象概论》一书从“历史想象”这一概念入手,分析历史书写中想象功能、类型、合理性及其可能面临的理论困境,并尝试用这些内容分析中学历史教学中的想象问题。历史想象,即史家在书写历史时,以学界研究成果为基础,根据自身的生活阅历、研究经历以及整个人类的生活经验,在对历史事件的体验、移情、理解的基础上,建构起一幅动态的、形象
本教材为南京信息工程大学校级教材项目成果,本教材对应“纲要”理论课程教材相关章节,融入学校、地域与行业教学资源。因此,本教材具有以下特色:1.同步性。在章节上与理论课教材一一对应,有利于理论课教学与实践课教学同步开展。2.契合性。本教材融入了校、地、行业的教学资源,与学生的学习内容和日常生活高度契合,避免了实践课与学生
“文明共同体”这一概念,意味着文明论意义上的世界体系,或曰具有类似世界体系之错综关联与复杂结构的文明整体。 本书以“文明共同体”概念为核心,对早期地中海文明进行了全景式考察,是融通世界历史、世界文明史与世界体系学说的原创力作。 本书涉及的主要内容包括:作为前轴心时代成就代表的埃及文明与美索不达米亚文明(苏美尔-阿卡
该书是《陕西通史》中的一卷,书稿运用了大量的传世文献及考古资料,系统论述了陕西华夏族的形成与邻近各族的关系,陕西境内民族的大迁徙与大融合以及汉回为主的民族分布格局的形成和发展等内容。资料翔实,论证严密,图文并茂,向我们全面展现了历史时期陕西各民族产生、交流、发展、融合的状况,是了解历史时期陕西各民族的重要窗口,本书具有
本书分九章:第一章介绍湖南发生革命的背景和时代诉求;第二章介绍一师学人与湖南革命活动的组织准备;第三章分析一师学人与湖南革命活动的理论准备;第四章阐述一师学人与湖南革命活动的群众基础;第五章阐述一师学人与湖南革命活动的阶级力量;第六章论述一师学人开创建党先声;第七章阐述湖南党组织的早期革命实践;第八章论证湖南革命的历史
中央研究院历史语言研究所是中国近代著名的学术研究机构,本书以1928—1948年间的历史语言研究所为研究对象,全面深入地考察了史语所新典范的生成、运作机制、求新趋向、话语建构、治学特色、学术贡献、域外影响和研究局限等,首次以专书形式呈现出史语所推进中国现代史学话语体系构建的复杂景象。
《川西边事辑览》《四川松理懋茂汶屯区屯政纪要》是民国时期形成的川西北重要史料文献,在当前学界应用非常广泛。《川西边事辑览》内容主要是作者谢培筠在今松潘(含今阿坝州大部分草原地区及毗邻区域)、理县、大、小金县、茂县和汶川县的资源调查记,其中的《屯区交通纪》是阿坝历史上首次用科学方法对境内的主要道路情况进行测量的报告。《四
第一次世界大战硝烟散尽,衰败的奥斯曼帝国在欧洲列强的势力瓜分以及不同派别阿拉伯部族的利益冲突中彻底崩溃,而现代中东地区的持续动荡,正是那场帝国崩溃引发的漫长余震。一系列新的阿拉伯国家陆续建立,而这些新兴国家的政治体系不成熟、经济基础摇摇欲坠,宗教冲突频发,百年来纷争不断。 本书如一部穿越时空的中东游记,以百年中东历史为
《共产党宣言》展示馆(陈望道旧居)以“信仰之源”为线索,以《共产党宣言》和陈望道生平为主题贯穿始终,凸显《共产党宣言》作为“信仰之源”在革命先驱探索救国道路中的重大作用,为中国共产党诞生所作的重大思想和理论准备。 本书编选的论文来自展示馆2022年—2024年主办的系列学术会议,该系列学术会议是上海市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