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礼记集说》,元陈澔撰。 陈澔,元南康路都昌县(今江西都昌)人。字可大,号云住。东斋先生陈大猷子。生于宋景定元年(1260),卒于元至正元年(1341)。于宋季隐居不仕,不求闻达,教授乡里,有《礼记集说》行于世。世称经归先生。 据陈澔自序,《礼记集说》完稿在元至治二年(1322)。其先,宋代卫湜曾撰《礼记集说》百余
1974年3月,秦陵兵马俑破土而出,震惊中外。1976年3月,秦俑坑中的两件陶俑和一匹陶马随“中华人民共和国古代青铜器展”在日本东京展出,拉开了兵马俑出境展览的序幕。到2023年底,秦兵马俑已经走进49个国家和地区,成功举办277次展览。作者采访300多位参加展览筹备、文物布展、开幕活动和学术研讨的工作人员,参考展览图
本书收录的访谈跨越了超过四十年时间。在不同时期的谈话中,托妮·莫里森分享了她作为教师、编辑、作家、母亲多个身份的故事,以及这些经历对她写作的影响。
本书访谈从1962年到2005年跨越了超过四十年时光,其中雅各布斯不仅谈到她支持城市和全球经济多元性的一贯主张,也回顾了她对此的身体力行,如在反对纽约“西路计划”运动中的勇敢行动。
本书收录四篇访谈,包括《玛丽莲·梦露问答》《全新的玛丽莲·梦露》《对话玛丽莲》《最后的访谈:“与孤独女孩的最后一次长谈”》。
本书的访谈从金斯伯格初到哥伦比亚大学法学院任教时的采访,到大法官任上的最后一次访谈。金斯伯格分享了她如何不循常规地走上法律道路,并不遗余力地在司法界促进性别平等的经历,也谈到了许多著名判决背后的故事、她不拘泥于宪法字面含义的“活宪法”观念,以及同常常意见相左的保守派大法官安东宁·斯卡利亚的友谊。
本书收录《女性的焦灼》《拜访琼·狄迪恩》《投身大漩涡的琼·狄迪恩》《沙龙采访》《曲终人散后写下故事》《非虚构的艺术No.1》等文章。
为什么上百万的德国普通民众会接受希特勒这样一个人物,信奉他“大杂烩”般的思想,认为他是德国的“救星”?他们为什么会投票支持纳粹党,让其从一个小党壮大成为德国第一大党;他们又是如何把自己绑架上军国主义的战车,无法回头的?本书作者分析了希特勒思想的组成与来源,他的反犹主义怎么形成的,他如何攫取纳粹党的权力,进而又窃取了国家
近代苏州的经济蜕变和城市转型,不仅合于中国近代史整体图景之辙,也押着江南城市体系独特的韵脚。本书作为一项近代城市研究成果,将城市性与地方性结合,沿着结构史和文化史结合的路径,从四个视角,在变动中把握苏州这座江南城市在近代历史上的流动、吞吐、消纳、呼吸,以及演化的脉搏——江南的苏州,在近代江南城市体系从中心地体系主导型向
本书选取了唐朝十四位具有代表性的历史人物,包括王朝奠基人李世民、数位宰相和将军、一代女皇武则天、太平公主,以及最后的掘墓人高骈等,用他们串联起了大唐跌宕起伏的历史,不但彰显了盛世大唐的恢弘与豪迈,也体现了历史不乏阴险与背叛、隐忍与冤屈,既展现了大唐王朝的兴衰沉浮,也让读者看到了风云人物的命运长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