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预对我国亚麻产业战线50余年的科学研究进行总结,全书入编书稿共7章,归纳为绪论、亚麻生物学特性、亚麻育种、多胚亚麻、生物工程技术在亚麻及多胚亚麻育种中的应用、亚麻与多胚亚麻育种动向及展望、黑龙江省农业科学院经济作物研究所亚麻及多胚亚麻科研论文选编。该书的出版将给我国亚麻育种提供理论和实践上的指导,将极大地促进我国亚
在东北玉米主产区,玉米幼苗在春季经常遭受低温冷害的侵袭,因此,解析低温胁迫下玉米生理、生化及分子调控网络对阐明玉米的冷响应机制及培育抗逆性作物具有重要意义。本研究以玉米骨干自交系合344为研究材料,对2叶1心期幼苗进行5C和10C低温胁迫处理(22C为对照),利用高通量过转录组测序及脂质组检测技术,在生理、生化以及分子
全书共分14章:第1章介绍福建黄泥田形成与利用现状,第2-3章总结黄泥田土壤肥力特征及与中高产灰泥田的差异,第4-9章分别介绍了长期施肥下黄泥田土壤有机碳和大量、中微量元素的演变规律及C、N、P生态化学计量学特征,第10^11章分析了长期施肥下黄泥田土壤酶、微生物及杂草生物多样性特征,第12章介绍了长期施肥下黄泥田水稻
生物炭对土壤环境(如氮素循环、温室气体等)的调控作用一定程度上决定于其特殊的理化性质,人们对生物炭作用机制的探索也正是以其特殊的理化性质作为重要靶点,逐步深入,循序渐进。本书从生物炭的制备工艺、生物炭对无机氮素吸附性能的影响、生物炭与氨氮素转化及其氮循环相关微生物、线虫互作关系、生物炭对种子萌发及作物生长的影响等开展论
全书共二十三章。从马的起源、行为学特征、对马病认识的历史开始,先对马病进行了概述,之后介绍了体格检查、实验室诊断、影像学诊断等的方法和要点。其主体部分从多方面系统地对马病进行了阐述,涉及内科(消化系统疾病、腹痛症、呼吸系统疾病)、外科(牙病、眼病、创伤、骨折、跛行、皮肤病、肿瘤)、产科(幼驹护理、繁殖障碍、去势)和传染
本教材主要内容包括小动物眼科理论基础和常见疾病诊疗技术两个方面,共18个工作任务。教材主要介绍小动物眼科的基本理论和重点难点问题,为培养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奠定理论基础,满足学习和掌握实际操作技能的需要;在基本理论知识够用的基础上,强化实训,尽量把国内外眼科临床技术及时地吸纳进教材,满足加强实践技能培训的需要;教材力
本教材第三版是国家“十三五”规划教材和农业农村部“十三五”规划教材。修订时保留了原版精华内容,主要讲述了动物寄生虫病相关的理论知识和一些实验实训内容,包括人畜共患寄生虫病防治,猪、牛、羊、鸡、犬寄生虫病防治等内容。修订时特别增添了课程思政和部分精品微课的视频。
本书强调理实结合、产教融合,突出实践性、针对性和时效性,在体例上打破传统学科知识体系,以农业生产过程为导向构建编写体系,围绕生产过程和生产环节进行编写,实现教学过程与生产过程对接;在形式上按模块化编排,双色印刷,图文并茂,通俗易懂,利于激发农民学习兴趣。本书是农业农村部农民教育培训规划教材之一。内容包括动物疫病的传染和
此次修订按照养猪生产工作过程,设定猪场建设规划与猪舍建筑、养猪设备配置与环境调控、养猪饲料筹划和引种选育、猪的配种接产和杂交利用、猪的饲养管理和兽医保健、养猪生产成本和效益分析六大项目,突破前两版教材单元、课题、资料单、信息单编写结构,以项目式教学为中心,将每一项目按照时间安排、学习目标、理论知识、实践训练、课后学习五
本书是欧洲农学专业作物生产和农艺学专业学生的专业课教材,正文分为4部分,共22章。第1部分为作物生产原理,包括7章内容,主要介绍了植物基础生理生化过程、植物生长发育所需的条件、气候对作物产量和品质形成的影响、土壤的形成与特征及农田土壤管理措施、作物施肥和维持土壤肥力的途径、常见病虫草害的生物学特性及防治方法等。第2部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