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为“庐山文化研究丛书”之一。陶渊明文学现象研究作为不可或缺的文化元素,已成为文史哲研究、报刊宣传以及海外汉学研究的热点。在历史上,陶渊明以隐逸诗人、田园诗、桃花源等闻名于世,在政治、军事上并没有多大作为,与此相关的经历,在当时及后世都很少有人关注。该书通过多方探究,从家世隐情考、始作镇军参军考、初镇洛阳考、东征海隅
本书是作者对近年来宋代青白瓷的最新研究与前沿考古发现的细致考证整理之后撰写而成的。内容分为六个部分,即:一、宋代景德镇青白瓷的兴起与五代制瓷业的关系;二、宋代景德镇青白瓷历史分期和各时期面貌及其特征;三、元代景德镇青白瓷;四、关于景德镇陶瓷史几个问题的探讨;五、宋代景德镇青白瓷与审美;六、宋代景德镇青白瓷标本品鉴。
《洛阳伽蓝记》简称《伽蓝记》,是中国古代佛教史籍。是东魏迁都邺城十余年后,抚军司马杨衒之重游洛阳,追记劫前城郊佛寺之盛,概况历史变迁写作的一部集历史、地理、佛教、文学于一身的历史和人物故事类笔记。在杨衒之的《洛阳伽蓝记》里,我们会发现,北魏鲜卑族不但将荒废已久的洛阳城,重新建造成一座中国有史以来规模最大的都城,并且在城
《礼记》过去是读书人必须要读的一部经书,其中除了许多礼意的说明、礼事的记载,还有更多有关日常生活中必须知道的规矩,一般的做人做事原则,以及立身行世的人格修养等宝贵的记录。这些都是前人智慧的结晶,生活经验的累积,也是符合我国社会状况和人文历史的文化遗产。时至今日,礼的形式发生了很多改变,但是内涵的思想观念,却仍然有着重要
《东京梦华录》是著名的宋代历史笔记,记载了北宋首都汴京城的生活情形。我们看到那时期全国首善之地的形形色色,大至中央政府各机构的分布、宫廷楼阁的坐落、城市街坊的规模与分布,小至市民的饮食生活、歌院茶楼的盛况、娶妻生子的民风礼俗等,甚至于饭店、夜市所贩卖的各种饮食、杂物,都尽在眼底,读来有趣而亲切。本书详细解读了城门、皇城
《说苑》是一部“名言汇编”,也可说是“妙语的花园”。西汉末学者刘向辑录了先秦及汉兴以来传记和诸子百家所载杂事而成本书,内容有关为政、修身、世道、人心,堪称西汉儒家人生观的结集,士人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明鉴。
《战国策》又称《国策》,为西汉刘向编订的国别体史书,主要记述了战国时期的纵横家的政治家主张和言行策略,也可说本书是纵横家的实战演习手册,是研究战国历史的重要典籍。《战国策》的精彩在于机智的言谈,它的集结,本就为了揣摩辩说,而几经润泽的优美文辞,更是两千年来散文家习作的模板。那么他们是如何在战争频仍的夹缝中左右时局的?《
《左传》为我国古代编年体史书,更是先秦散文著作的代表。内容广博,包罗春秋、战国时期各国的重要史事,是研究先秦历史的重要文献,对后世的史学影响深远。梁启超赞誉为:商周以来史界之革命,实两千年前最可宝贵之史料。《左传:诸侯争盟记》是通往《左传》原典的一座桥梁,由专家学者选取了一些代表性的史事,并对古文进行翻译整理,帮助读者
《尚书》是中国现存最早的史书,是文化的根源,也是一部政书,包罗内圣外王之理,乃至天文、地理、教育、经济、官制、刑律。在《尚书》书中,我们不仅可以看到化民成俗的政治措施,同时也可以窥见古代圣王法天、修德、以仁义为怀的胸襟,仍对我们当今的生活有一定的指导性。本书从为什么叫《尚书》开始讲起,深入浅出,清楚明了,讲了尧、舜、禹
《资治通鉴》是宋代史学家司马光所著,其宗旨是:“关国家盛衰,系生民休息”,“善可为法,恶可为戒”,它犹如一面历史的镜子,成为历代帝王治国的秘籍,明清两朝的皇帝,将此书作为皇子的教本。经过时间之浪的淘洗,《资治通鉴》成为人人可以鉴往知来的大明镜,教给人们“嘉善矜恶,取是舍非”。《资治通鉴:帝王的镜子》这本书作者根据原著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