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采用古史传说、文献资料、考古资料相结合的方式,认真考证和剖析先秦时期中原楚文化,寻找中原楚文化在历史与考古现实中所具有的地位和价值。此书从中原地区远古文化入手,对楚文化的历史渊源、楚人立国与建都、西周时期楚的国势与文化、楚灭中原诸国与文化、东周时期楚的国势与文化、楚国东徙及其文化的衰颓、中原楚文化的发展阶段及其特征
本书是著名历史学家张正明先生的代表作之一,是楚学的开山之作。本书运用历史文献和考古资料,对先秦时期楚国的历史进行了系统的研究。作者从楚人的源头写起,展现了楚人历经筚路蓝缕的岁月之后,得以崛起于南方,称霸中原再到走向衰弱的历程,揭示了楚国兴衰的原因。
《简帛学理论与实践》由首都师范大学历史学院与中国社会科学院简帛研究中心共同主办。《简帛学理论与实践》第二辑收入“首届中日韩出土简牍研究国际论坛暨第四届简帛学的理论与实践学术研讨会”开幕式致辞4篇,会议专题论文33篇,会议综述1篇,共38篇,涉及“中日韩新出简帛介绍与整理研究前沿”“简帛整理的国际统一标准制定与研究”和“
本书以已公布的《广西壮族自治区第一批革命文物名录(不可移动文物)》(2020年)和《广西壮族自治区第二批革命文物名录(不可移动文物)》(2022年)收录为范围,整理汇总出全区668处不可移动革命文物,全面介绍不可移动革命文物的基本信息,探索发掘背后故事。以系统性记录广西文物的图文形式展示革命文物,通过附加文物信息、阐释
本书对柳州市柳城县各乡镇丰富的历史文化故事和红色文化故事进行深度挖掘和整理。作者实地寻访柳城县东泉镇、太平镇、龙头镇、凤山镇、社冲乡等十个乡镇的地方党史研究者和历史文化工作者,以及相关故事当事人及后代,采用宏大叙事与细致入微描写相结合的方式,将柳城历史人物、历史事件和当地革命志士的奋斗事迹娓娓道来。该书史料翔实、文风鲜
本书为庆祝广西壮族自治区成立65周年而编写。书中详细叙述了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由来及其历史地位、广西民族区域自治地方的建立和完善等,并以大量翔实的档案史料和丰富的历史图片,通过“讨论和酝酿广西壮族自治区成立”“筹备成立广西壮族自治区”“广西壮族自治区宣告成立”等部分,生动呈现当年广西壮族自治区成立的历史过程。全书图文并茂
本书介绍刘三姐故乡的风景名胜、历史名胜及文化名胜,展现刘三姐文化的人文生态。此外,本项目还充分结合现代技术,设计成富媒体读物,加载有丰富的音视频文件,通过MPR识读器或扫描二维码可以收听到原汁原味的山歌,观看到独具特色的歌圩现场,让读者如同身临其境,超越时空的限制。
古籍善本影印。《山海经》是中国先秦重要古籍,也是一部富含神话传说的最古老的奇书。该书作者不详,现代学者均认为成书并非一时,作者亦非一人。本书共18卷,包括《山经》5卷,《海经》13卷,各卷著作年代无从定论,其中14卷为战国时作品,4卷为西汉初年作品。山海经内容主要是民间传说中的地理知识,包括山川、地理、民族、物产、药物
古籍善本影印。北宋建隆中,聂崇义根据世传六种三《礼》旧图,参互考订,撰成《新定三礼图》,表上之。共20卷。卷1—19依次是冕服图、后服图、冠冕图、宫室图、投壶图、射侯图、弓矢图、旌旗图、玉瑞图、祭玉图、匏爵图、鼎俎图、尊彝图、丧服图上、丧服图下、袭敛图、丧器图上、丧器图下,卷20是原书目录。全书对《三礼》涉及的名物礼器
清代碑刻汇编考证。本书是阮元相关碑刻作品的整理与考证的著作,阮元是清代著名学者,宦游地域广泛,留下的题字碑刻较多,遍布全国,这些碑刻是学术研究的重要资料。本书搜集整理阮元相关的碑刻拓片、照片等约300幅,主要包括阮元自撰并书写的碑刻、阮元自撰由其他名人书写的碑刻,以及部分与阮元关系密切的石刻。文字内容包括释文整理、故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