音乐没有国界,不论何时何地,音乐都有震撼人心的力量。每个时代都有世界闻名的大音乐家,如夜空繁星般璀璨,“走近大音乐家”系列图书即讲述这些大音乐家的故事。本系列图书第一辑共三册:《走近大音乐家海顿》《走近大音乐家舒伯特》《走近大音乐家李斯特》,分别讲述伟大音乐家海顿、舒伯特、李斯特的一生。用生动有趣、适合青少年阅读的语言
长期以来,“九州”同“中华”“华夏”“神州”一样,既是中国的一个名称,也是历代中华儿女的一种文化认同。陆游的“死去元知万事空,但悲不见九州同”,龚自珍的“九州生气恃风雷,万马齐喑究可哀”等千古名句,一直脍炙人口。但是,“九州”究竟是指哪九个州?它们的含义是什么?最初的地域范围有多大?后来又经历了哪些沿革变化?而在九州之
本书讲述了北大教授陈平原先生对我国文学史家、恩师王瑶先生研究文章的集结。王瑶先生是我国著名的文学史家、教育家,作为王瑶先生的弟子,陈平原几十年学习、研究王瑶先生的学术思想,自觉地将王瑶作为学术史人物来看待与论述,将阅读、研究王瑶与百年中国学术史、思想史、教育史的思考结合起来,“这样谈论王瑶先生,符合他作为清醒的学者的立
《资治通鉴》是北宋时期司马光编纂的一本编年体史书。这套书在中国史书中具有十分突出和特殊的地位。本书是作者根据自己多年研究《资治通鉴》的心得,多次重读《资治通鉴》有感所写文章的集合,全书分为六卷,所涉历史跨度1362年,历经16个朝代。作者立足于《资治通鉴》文本阅读中引出的具体问题,或者从读者阅读过程中忽略的问题入手,每
昝凌是新中国航空工业早期的开创者之一,是航空工业知名专家,国家级专家人才。他为新中国航空工业,特别是航空机载设备事业的创立发展做出了不可磨灭的突出贡献。本书以传记的形式介绍了航空先辈昝凌在中国的航空工业波澜壮阔的发展大背景下,事业和思想不断锻炼成长的过程,讲述了新中国第一个航空仪表设计室在北京的创建,中国第一套飞机自动
傅增淯是清末民初的重要人物,《澄怀堂日记》详细记录了傅增淯二十多年间的生活经历和参与的社会活动,涉及了教育、政治、经济、文学艺术、科技医疗等诸多方面,内容极为丰富。尤其是他与政、工、商、学和艺术各界人士广为交往,且弟子众多,其日记是研究清末民初社会政治、经济、教育和文化的重要史料。有趣的是,日记中还出现了他与《惜分阴轩
《杨钟健画传》向读者讲述追忆中国古脊椎动物学奠基人杨老的成长过程,追忆杨老一代科学巨匠筚路蓝缕、艰辛创业的感人史诗。本书通过迄今为止最为全面的原始资料,特别是作者之一任葆薏女士(杨钟健先生儿媳)提供的珍贵照片、手迹等,将杨老一生神奇的经历,置于中国二十世纪所经历的重大历史变革的框架中。本书图文并茂,和单纯的文字传记相比
《中国考古学:九十年代的思考》共收录张忠培先生于20世纪90年代发表的论著32篇。其中的30篇可被分为四组。第一组共10篇,主要围绕如何推进中国考古学发展、中国考古学的回顾与前瞻、张先生对考古学一些重要问题的认识三个方面。第二组共13篇,主要讲考古学文
2023年是共建“一带一路”倡议提出十周年。十年来,通过深入开展丝绸之路历史价值、科学价值、时代价值等专题研究,实施系列遗产保护展示项目,充分发挥文化遗产在沿线经济和社会发展中的地位和作用,实现整体价值保护和可持续利用,带动人文沟通合作,促进文
邵武地处福建西北部,位于武夷山南麓,富屯溪之畔,远离中原,地理环境并不优越,然而历史上,特别是在两宋时期却是人文荟萃,名贤辈出,号称“东南小邹鲁”。究其原因,实与文教普及科举盛行密不可分。进士名录自古就是地方志的组成部分,然而历代地方志编纂者由于资料来源和观点立场的不同,使得与邵武相关的每一部志书对进士名录的记载都不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