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是上海高等教育文库?领导篇丛书之一。该书记录了震旦教育集团的创始人张惠莉,是如何为了实现自己的教育理想,历经四十年,从一所弄堂学校起步,到今天发展为集学前教育、基础教育、职业教育、高等教育、终身教育为一体的教育集团的。本书共分8章,以时间为轴线,记录了张惠莉的童年和成长过程;立志献身教育的精神来源;以及面对各种困难
《菊与刀》是本尼迪克特在二战结束后写成的。《菊与刀》共13章:从对战争的看法讲起,讲到明治维新,再分述日本人风俗习惯、道德观念、一直到怎样自我训练(修养)和孩子怎样受教育。全书夹叙夹议,抛开了对樱花、茶道、武士道等煽情描述,更多是对家庭关系、精神信仰进行白描式的对比,诸如美国人和日本人看待健康、物质、战争宣传、家族关系
在传统的文学婚姻中,丈夫常享有盛名,而妻子则沦为脚注。她们是丈夫作品的第一审阅人,也是丈夫不忠的承受者。她们是家庭生活的照料者,也是丈夫创作事业的得力助手,她们是发光发热的独立个体,更是文学史上不可磨灭的印记。她们需要一种独特的刚毅来面对婚姻中的琐碎与不如意,甚至是需要做出牺牲来满足丈夫的超常需求。 作者卡梅拉&mid
本书是一本有独特人文视角的泛考古随笔,作者以理性而细腻的笔调,书写四年间走访多地各级博物馆、文保单位过程中的理解与思考。全书共36篇,每篇配以丰富的文物图片,分重器与文玩小城一浮梦小技艺大美丽天地玄黄等系列,其中以散布乡野、得到关注和保护较少的文物为重点,记录的实体有国家重点博物馆、文保单位如重庆中国三峡博物馆、山西博
本书是一部关于九叶诗人袁可嘉的传记作品。袁可嘉,生于1921年,浙江慈溪人,毕业于西南联大,是中国现当代文学史上著名的诗人、理论家、翻译家。本书是传记的一个独特样本,将传主置于波澜壮阔的时代背景,撷取了其生命中最华彩的篇章。从孕育诗人翻译家的西南联大切入,精微细密地展示一代知识人的命运,既有不辱使命的坚忍精进,又有师友
本书围绕创意设计、文化消费和未来城市三大主题展开,每个主题均由来自世界各地的5~6个提案者专访组成。在内容形式上,本书仍以深度访谈大稿为主,通过对国内外各个行业的佼佼者的深入采访,帮助读者了解他们的经历、工作习惯和优秀项目产生的过程及其背后的原因。小至一张海报、一个数字装置、一次展览,大至一个建筑群、一座城市,每个项目
本书描绘了39位世界著名作家的精神画像。云也退是一位敏锐的观察者与批评家,他观察敏锐、犀利,深刻地认识到创作了伟大作品的伟大作家往往深受生活的创痛,却找不到安慰,他们被黑暗的童年记忆所创痛,被疾病所创痛,被贫穷所创痛,被一些无法挽回的厄运所创痛,即便是大器早成的人,不愁吃穿,家庭稳定,他也会因为年纪增大,亲人的故去而越
《匕首之刃李强传》记述了中国共产党隐蔽战线上重要人物李强的一生,以及与李强相关的隐蔽战线斗争史上的相关事件和人物。全书按时间顺序展开,分别是:根在常熟,紧要关头,在刀尖上跳舞的人,隐藏在空气里,谍海惊澜,在科学的旗帜下,向前、向前,为了人民的幸福等八章内容。国家安全部宣传教育局已对本书进行审读并出具了审读意见,中央党史
本书以思想传记的形式考察1937年到1945年期间周作人的个人经历和思想演变。除了依据大量取自台湾、香港和大陆的文献资料外,还通过咨询和走访当时活动于沦陷区北京的一些日本人当事者,获取了重要的第一手材料,为分折周作人抗战时期从一步步落水到与占领者既合作又抵抗的复杂过程提供了不可多得的实证依据。同时,作为发动侵略战争而导
阿富汗以其复杂的局势和历史一直吸引着世界的目光。来自中国新华社的史先涛,作为特殊时期唯一驻扎在阿富汗的国际媒体记者,实地亲历了一幕幕历史性的时刻:阿政府出人意料土崩瓦解、塔利班势如破竹重返喀布尔、美军丢盔弃甲撤离阿富汗、疫情雪上加霜地不期而至……作者还爬梳文献、访问专家,勾勒了阿富汗的历史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