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是一部环加勒比海的地区史。全书讲述了从哥伦布航海发现到2000年遭遇卡特里娜飓风大约五百年间加勒比海地区的历史。全书以飓风为切入点,关注风暴与政治事件、宗教信仰、福利和慈善救济组织等之间的相互作用。本书关注的重点并非飓风本身,而是飓风如何塑造人们的社会和政治生活,以及大加勒比海地区的社会和政治模式又如何影响了风暴造成
《春秋左氏传贾服注辑述》被公认为《春秋左氏传》贾服注的最好辑本。此书分辑与述两部分,辑是对汉儒贾逵、服虔旧注的辑存,述则是李贻德对贾、服注的疏通解释。对贾、服古注的辑录,并不自李贻德始,此前有王谟辑本,但李贻德所辑后出转精,更为完备和准确,辑佚、考证成就最大。《辑述》表彰推崇汉儒,对魏晋时期杜预注及唐时孔颖达正义多有批
《社会史研究》创刊于2011年,由山西大学中国社会史研究中心主办,本刊是社会史学术辑刊,设专题论文、学术评论、资料选编三个栏目。专题论文刊登社会史或相关领域的理论、方法、实证性研究成果。学术评论刊登与本辑主题相关的学术史书评。资料选编主要选登山西大学中国社会史研究中心所藏资料。原由北京大学出版社、商务印书馆出版,自第6
亚历山大一世——“北方的斯芬克斯”,内心的真实想法讳莫如深;十二月党人——“俄国第一代革命者”,以反对农奴制和推翻沙皇专制为宗旨的英勇起义影响了俄国未来的命运。确立宪政与解放农奴的理想将他们交织在一起,又使他们走向殊途,最终都未能达成所愿。原因何在?本书条分缕析,抽丝剥茧,推演亚历山大一世的心路历程与每一步举措背后蕴含
本书通过考察1793—1905年间美国出现的数次霍乱与黄热病疫情,力图展现两者在美国流行的社会因素,探究不同时期医学界对它们的认知变化,以及由此带来的疫情防治措施的变迁,阐明美国政府和美国社会在抗疫过程中扮演的角色及其演变,同时关注它们对美国公共卫生发展的推动作用。本书深入探究了黄热病、霍乱等传染病与美国公共卫生发展之
这是一部探讨唐代历史文化名人司马承祯的生平业绩、行迹等的学术性著作。作者以《旧唐书》"隐逸传"之司马承祯条原文为基础,结合相关历史文献,参以相关诗文、制诰,以及历代方志等,对司马承祯的身世、学道、业成、交游、与皇室关系,及其文化贡献等,展开了考辨和论证,史料功夫扎实,对人们了解司马承祯、了解浙江天台山与唐代文化的深厚渊
本书是沃霍尔的日记集,由其私人秘书在其过世之后从其1976年11月24日到1987年12月7日所记的日记整理而成,内容涉及到奥斯卡颁奖典礼派对,往返于伦敦、纽约和巴黎三地的旅行,甚至是他每日开支的具体明细,以及吉姆·莫里森、穆罕默德·阿里、雅诗·兰黛等众多大名鼎鼎的人物,堪称沃霍尔的生活、思想和情感世界的最真实记录。
图灵1936年的文章《论可计算数》奠定了计算机科学的基础;而其1950年的文章《计算机与智能》则开启了人工智能,此文开头提到的“模仿游戏”后来被称为“图灵测试”。本书以注释形式对《计算机与智能》进行了细致解读。 书中首先追溯图灵的生平和思想轨迹,特别是他对智能与机器关系的早期洞察,以及他在计算理论方面的重大贡献——提出
该书为一本大学本科生历史地理信息化方向的教材,全书共包括历史地理信息化的基本概念、学科发展趋势、应用软件与工具、分析方法与模型、应用GIS处理古旧地图方法以及实践案例。
从韩国史出发,与中国史、日本史进行比较,寻找东亚整体不同于西方的独特性(“千钟粟”文库)《从韩国到东亚》收录了宫嶋博史进入2000年后执笔的部分论文。各篇论文都是作者作为日本的韩国史研究者,在思考该如何应对当今人类所面临的时代性课题时的产物。本书共分4部分,第一部分收录的是与东亚“小农社会论”相关的论文,第二部分着重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