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选取具有较高文学价值及史料价值的书信65首,希望借此略见徐渭生平经历的几个主要阶段及他的生活的主要方面。所选尺牍按写作时间排序,写作时间的确定主要参考徐朔方先生《徐渭年谱》,部分尺牍的写作时间据《明实录》及各种方志考证,与《徐渭年谱》有所不同。个别难以确定具体写作时间的,排列于大致推断的时间段内。
本书从和平性的概念阐释出发,以和平性和其他中华文明突出特性的整体关联为基础,着重从中国文明史阐释中华文明和平性观念的思想内涵和基本特征,揭示中华文明和平性观念形成的历史背景和思想原因。
本书是研究中华文明包容性的学术著作。聚焦于中华文明的包容性并兼及与其他特性之间的内在逻辑与机理分析,通过考镜源流,进行概念史的考察与阐释;通过对中华文明历史进程的梳理,揭示内蕴的包容性如何呈现。重点聚焦一多关系、同异关系、自他关系、因果关系,对包容性的哲学基础进行探讨。为理解中华文明的深层次内涵提供了重要的学术参考。
本书聚焦于中华文明突出的统一性特征,从历史源流、思想观念、文明原理、古今转化等方面深入阐释中华文明的统一性。在充分考察封建大一统、郡县大一统、多元大一统的形态演变的基础上,力图呈现中华文明统一性的内在原理,以及中国共产党是如何在继承“大一统”的基础上带领中国人民建立人民当家作主的社会主义新中国,并自觉运用马克思主义原理
本书所收25篇文章主要探究的是秦人早期历史与文化。具体包括四个方面,一是秦文化与秦早期文化研究,涉及秦早期文化概念与时代意义,文化的形成、转型、特点,秦系文字、图腾崇拜等问题。二是秦人早期历史研究,涉及秦人族源、族属、西迁、世系、工商经济发展等内容。三是秦的崛起及其意义,涉及文化转型、秦与周文化、西戎文化关系、民族融合
《马大正边疆文存》共为六卷,分别为《中国边疆学构筑论衡》《中国边疆治理与历史上民族关系研究》《新疆大历史的观察与思考·上》《新疆大历史的观察与思考·下》《新疆探察史研究》《边疆序跋与评议汇选》。该文存为马大正先生从事边疆研究40余年学术成果的总汇,其中既包括他对于中国边疆学这一学科理论框架、研究方法、知识体系的构想,又
本书基于田野调查资料和历史文献资料,系统全面地呈现了山南门隅地区和珞隅地区的文化全貌,为记录、保护、传承和发展山南门隅珞隅文化添砖加瓦。值得出版。本书分为门隅篇和珞隅篇,在介绍门隅和珞隅现今状况及历史沿革的基础上,重点介绍了门隅和珞隅的物质文化与非物质文化,物质文化包括饮食文化、服饰文化、建筑文化等,非物质文化包括习俗
本书首次全面系统地梳理和研究了德国人一百多年间(19世纪中期至20世纪中期)实际接触、认识西藏的历史,以德国人在西藏的考察探险和传教活动作为主线,兼顾德国政府的西藏政策和涉藏活动。在澄清史实的基础上,本书重点对德国涉藏档案以及相关人物的著作、日记、手稿、回忆录、考察报告、游记和报刊文章等进行细致的文本学解读,分析归纳不
本书以纸上走读园林的形式展开,按文化解读划分景区空间概念,以入口、前山区、山顶区、后山区游览路线为导向,介绍了虎丘。
本书以纸上走读园林的形式展开,按文化解读划分景区空间概念,以实地游览路线为导向,介绍了退思园和怡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