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以深入浅出的笔触,精选一系列生动鲜明的历史案例,巧妙融合史学大家的权威记载与独到见解,细腻描绘了明末清初这一波澜壮阔的历史时期——大明帝国的黯然退场与清朝崛起并走向辉煌的曲折历程。 书中不仅详尽展现了宗室纷争、奸佞横行、宦官擅权、君主无道等内忧外患如何一步步将大明推向崩溃的边缘,还深刻剖析了农民起义风起云涌、大明
无论是从学识修养还是从人格魅力上来看,李世民都可称为千古一帝。他早年随父李渊起兵反隋,建立唐朝,屡建战功。武德九年发动玄武门之变,登基为帝,年号贞观。在位期间,虚心纳谏,任用房玄龄、魏征等贤臣,实行均田制,劝课农桑,开创“贞观之治”,国家安定,经济繁荣,文化昌盛。同时,开疆拓土,完善三省六部制,减轻刑罚,增加科举科目,
《仪礼郑注句读》是清代张尔岐所编撰的一部关于《仪礼郑注》的“读本”。张尔岐,字稷若,号蒿庵,山东济阳人。自幼聪颖好学,熟读经史,兼及诸子百家,旁及太乙、奇门之学。 《仪礼郑注句读》一书全录《仪礼》郑玄《注》,附以摘取的贾公彦《疏》,并加按断。其按照礼仪节目顺序,将经文分节标目,每一大节又划分诸多小节,每节首段标明起讫
本书是中国古兵器研究开山之作,分别从石兵、铜兵和铁兵三个类别,自先秦时期到明清时代,讲述中国古代王朝的兵器变革。在本书中,作者用生动的细节描写,并辅以百余幅图片,以立体的面貌呈现了古代王朝兵器的样貌,展现出中国古兵器史的演变历程。通过本书,读者可以从中看出中国古代兵家思想变化、社会生产规模,进而还原出古代生产生活以及军
本书从远古中国社会写起,一直写到新中国成立前。她以中华民族纵向的时间发展为主线,辅以对古今中外各主要民族的横向比较的方法,采取夹叙夹议的手法,来进行创作。全书展现了中华民族数万年源头史、万年文化史和五千多年文明史,先后论述了古中国是人类摇篮之一、中华先民有多个源头、中华先民文化的独立发展和必然统一、中华古文明领先于世界
本书为中国海洋大学中国传统文化研究中心与青岛古典文学研究会联合主办的集刊,创办于2016年,从第四辑开始被中国知网收录。主要栏目有“传统文化与文学研究”“家族文化研究”“文化名人研究”“齐鲁文化与文学研究”“青岛历史文化研究”“文学中地方景观”“学术评论”等。本书收录专题论文20余篇,在文学研究、历史文化研究、文化名人
本书书分为“方寸绘诗唐”“咫尺显万象”“万里共朝晖”三个单元。第一单元介绍唐代诗歌繁荣和窑业创新,长沙窑开创彩绘诗文,另类呈现“诗的唐朝”;第二单元表现长沙窑瓷器诗文包罗社会万象,通过民俗风情、教育观念、酒文化和爱情婚恋四个方面来阐释唐代市民阶层的日常生活和社会思想;第三单元展现长沙窑瓷器行销遍天下,从商品经济、市民文
本收以时间为序,以事件为线索,分为《湘人渐悟(1840-1918)》《湘潮澎湃(1919-1927)》《湘火燎原(1927-1937)》《湘土怒吼(1931-1945)》《湘境风雷(1946-1950)》《湘路春辉(1949-1960)》六册,呈现了2200余张具有历史价值、研究价值的老照片。
本书是一部历史通俗读物。本书选取了明朝的朱棣、沈万三、魏忠贤、张献忠等十七位典型人物,他们是帝王将相、江南富商、风流才子、旅游达人、无用文人、书生英雄等。十七个灵魂,十七种命运,在历史的长河中,他们既是弄潮儿,也是岸边的观澜者。他们是历史的局内人,也是历史的旁观者,犹如十七个瞬间,勾勒成独特的明朝的轮廓,读者以此可以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