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02—1914年,德国吐鲁番考察队先后四次对丝路北道沿途的石窟与寺院进行考察。本书为卡恩·德雷尔博士倾注多年心血对德国考察历史背景、具体行程、文物资料的系统梳理,百余年后,书中所涉诸多遗迹已消失作土,这批材料的及时刊布极具说服力且意义重大。300余张过去不曾公开的历史照片以及大量博物馆藏品照片,再现了丝绸之路文化的
霍应人(1912-1971),是中国现代著名翻译家和语言学家,在苏俄文学翻译、新文字推广、世界语传播等领域做出了突出贡献,但对其生平著述的研究凤毛麟角。书稿分上、下两编,旨在全面、系统呈现霍应人的生平和著译贡献。上编梳理他的人生轨迹和著译历程,试图还原他的文学和文化贡献,揭示他的个人际遇与时代和社会的互动关系。下编基于
张忠培先生是我国著名的考古学家,曾任故宫博物院院长、中国考古学会理事长,也是吉林大学考古专业的创始人和奠基者。本书是张忠培先生的考古口述史,内容源自张忠培本人的口述录音,由张忠培的学生、复旦大学高蒙河教授整理。全书分为上中下三篇以及附录,全面、系统地讲述了张忠培先生在北大学考古、在吉大干考古、在故宫做院长的人生经历,展
《梅岭街道志》共设“概述”“大事记”“建置区划人口”“名胜古迹”“城市建设与管理”“产业经济”“民政劳动和社会保障”“教育科技”“文化体育”“社会生活”等十六章。志书全面、系统、翔实地记载了梅岭街道政治、经济、社会发展状况。该志书的出版,将为社会各界人士更好地认识和了解梅岭一地的自然、政治、经济、文化、社会等各个方面的
"《民族技艺融入职业教育的传承研究》概括了民族技艺的历史源流与技艺传承,阐述了民族技艺融入职业教育的必然性与重要性,论述了职业教育融入民族技艺传承的意义与价值。本书希望为民族技艺保护和传承提供指引,为高质量培养民族技艺传承人才提供参考。 本专著力求涵盖国内外民族技艺保护与传承的各项技艺,因民族技艺的规模大,种类多,为
本书是对川派耳鼻咽喉科中医名家——熊大经先生的个人成长、学术思路发展等作总结分析的专著。全书展示熊大经先生真实的个人成长经历、学术发展、工作贡献和培养传承等,分为“生平简介”“临床经验”“学术思想”“学术传承”“论著提要”“学术年谱”六大模块,各模块分别对熊氏一族传承的思想、药物及熊大经先生的学术思想的发展及耳鼻咽喉疾
本书以夏代都城文明为研究对象,以夏代都城较为集中的河洛地区为研究范围,利用考古学、历史文献学、历史地理学、建筑学、自然科学等多学科相结合的研究方法,在对本课题相关概念进行阐释与界定,确定研究目的、意义与研究方法,并对研究历史与研究现状进行梳理的基础上,对河洛地区夏代都城文明的孕育形成与发展、夏代都城的建立与变迁、夏代都
本书是“人民艺术家”王蒙先生与中国当代知名学者王学典先生围绕建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与发展、传统文化与中国式现代化的关系等重要专题展开的对话成果的集成。本书分为“如何把握中华文明的特性与未来”“如何理解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及其‘两创’路径”“中国式现代化与建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三个部分,以中国式现代化为什
本书以辽宁日报大型全媒体报道“国宝在辽宁”为蓝本,精选珍藏在辽宁的30件国宝级文物,从远古时期的木雕鸟纹权杖、红山女神像、玦形玉龙,到夏商周时期的连珠纹连柄青铜戈、饕餮纹大圆鼎、卷体夔纹蟠龙盖罍,再到辽金时期的叶茂台辽墓绢画、关山辽墓壁画、大定通宝人物葫芦纹铜镜,明清时期的定辽大将军铜炮、云龙人物纹转心象牙球、乾隆粉彩
本书的写作以王国维“二重证据法”为指导,将传世文献与地下出土材料相互释证,对《战国纵横家书》进行系统译注和研究,推动战国学术史的蓬勃发展,带来在传统文化研究上的推陈出新。本书在吸取前人研究成果的基础上,对《战国纵横家书》注释和译文加以全面整理,是一部科学性和通俗性相结合的校注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