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末民初,中国社会“律师兴、讼师灭”,律师是西式舶来品,中国传统社会原有的是讼师,两者有类似,又有不同,一个是正式法定职业,一个是在地下或半地下活动。本书聚焦清末民初法律服务群体的近现代历史转型,从明确讼师和律师法律服务群体界定入手,梳理由讼师到律师的转型进程,清晰“新从何处来”“旧向何处去”,描述旧讼师的生存状态和新
内容简介(150-500字):本书基于考古出土一手资料,对郑州地区仰韶中晚期石质工具的形态、用料、加工、使用、再加工及其反应的石器工业发展与社会复杂化进程进行系统研究,系郑州地区仰韶石器的首次综合研究。仰韶中晚期是郑州地区新石器发展的高峰,形成了稳定的组合与形态特征以及层次分明的石器工业体系。石铲、石斧、石锛、石凿等工
《宋史研究论丛》是已故著名历史学家漆侠先生所开创的教育部省属高校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河北大学宋史研究中心主办的一份期刊式的论文集,旨在扩大海内外宋史学界的学术交流。长期以来,《宋史研究论丛》受到了海内外宋史学界的欢迎与肯定。自2003年11月出版的第五辑开始,《宋史研究论丛》的组稿范围扩大到了海内外宋史学界。本
本专著为作者近些年围绕宋代艺术史,所进行的史学理论研究文集。全书分四部分:卷一:宋代婴戏图盛行原因重考,重新考证了学界对于宋代婴戏图盛行原因的史学误读;卷二:“妇人乳婴”形象身份考,围绕宋代与人口增殖相关图像进行史学解读;卷三:宋代风俗画中的情景叙事,探究宋代市井形态与人口状态,考察图象信息与情景叙事的文献价值与史学意
《全球史评论》是首都师范大学全球史研究中心主办的学术类连续出版物,专门为全球史研究提供交流平台的学术性论文集。我国著名世界史专家齐世荣教授和美国世界史学会前主席、《世界历史杂志》(JournalofWorldHistory)主编、夏威夷大学历史系教授、国际著名全球史专家杰里·本特利(JerryH.Bentley)教授担
本书是为一般读者读懂《公羊传》服务的,一条《春秋》经文,《公羊传》传文下,分别作出“译”“注”(少数有“评析”)。本书译、注《公羊传》,力求客观、简明。译文以“注”为据,努力做到准确、可靠。考虑到原文简洁,跳跃,为了确保译文的连贯、通畅,有时需要补充一些词句,具体参照杨伯峻《论语译注》《孟子译注》的办法。“注”的内容大
以汉画像石为主要载体的汉画既具有重要的艺术价值,又是研究汉代政治、经济、思想、文化的重要史料。由于具有实物描绘的特点,汉画作为史料更为真实形象。汉代倡导以礼治国,但关于礼器名物和礼仪实施的具体情况单靠文字资料难以真实再现,而当前关于汉画的研究主要集中在图像分析、思想与观念信仰等方面的研究,把汉画作为史料专门对汉代礼文化
本书主要运用日本的外交档案、国会议事录与新闻报道,辅以美英缅等国档案和访谈资料,综合考察二战后日本援助缅甸的原因,揭示“二战”的历史影响因素在其中扮演的角色,厘清历史影响之有无与生成机制,进而探析战后日本的历史观与亚洲外交,并在此基础上思考历史和人、国家间的关系。本书通过研究发现,“二战”通过历史遗留问题、人际关系与历
本书由国家重点学科西北大学中国思想文化研究所主办,反映中国思想史学科的最新研究成果和研究动态。本书内容涵盖先秦思想文化史、宋明理学、明清思想史、中国宗教思想史,兼及中国思想史研究动态与书评,比较全面地涉及中国思想史研究的各个方面,反映了中国思想史研究的最新成果。本书分侯外庐研究、先秦思想史研究专题、隋唐思想史专栏、宋明
该书是每年一辑有关北京学研究的研究合辑,为该年有关北京文化、北京历史地理、北京史的最新研究成果。该辑由四个专题组成。第一个专题为北京全国文化中心建设,围绕中轴线、三山五园等内容展开。第二个专题为北京历史与文化研究,根据历史文献史籍对北京地名变化、北京指南等内容加以讨论。第三个专题为北京文化遗产保护与利用研究,通过实地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