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习录》收录了明代心学大家王阳明的问答语录和论学书信,系统地反映了阳明心学的内涵,是学习心学不可不读的传世经典。它所阐述的为人处世之道,即使在今天,依然对我们的生活有着巨大的指导意义,备受世人推崇。 可是多年来,《传习录》对于今人,一直是一个深奥难懂的存在。尽管市面上有一些文白对
中国优秀传统文化中既有安邦理政的治国之道,比如天下为公、民为邦本的执政理念,自强不息、恪尽职守的笃行思想,居安思危、防微杜渐的安全意识;也有修身处世的道德之观,比如厚德载物、仁者爱人的立德观念,见贤思齐、知行合一的修身操守,成风化人、行为世范的教化风气;还有格物究理的思想之法,比如实事求是、和而不同的辩证观念,革故鼎新
本书将日记原稿影印,完整出版,为俞氏这部遗稿首次全文公之于世。在印制技术及纸张的选择上,根据图书原有状态,保证最大限度的还原原作。《春在堂日记》(2册)今藏于杭州俞曲园纪念馆,为晚清大儒俞樾自清同治六年至光绪二年(1867-1876)十年间的日记手稿本,其中涉及晚清政界、学界诸多人物的活动和俞氏个人交游以及家庭生活,乃
本书为第一作者扎巴格丹的传记,扎巴格丹,藏族,云南迪庆藏族自治州人。全书共分33个章节,介绍了扎巴格丹从童年至今的人生经历。他会说英语、乌尔都语、藏语和汉语,曾留学奥地利和美国,打过短工,当过公务员,做过导游,开过旅行社和多家餐厅、酒店。后来为追寻父亲的梦想,创建了“阿若康巴”民宿品牌,“阿若康巴”藏语的意思是“来吧,
该稿是2022年7月新开馆的西藏博物馆新馆基本陈列《雪域长歌——西藏历史与文化展》的图录。全书第一部分为史前部分“泱泱华夏、高原初曙”,介绍了代表西藏高原早期人类生产生活状态的标志性遗址和出土的大量遗存。第二部分“唐宋迭代,吐蕃盛衰”,展现了公元7世纪到9世纪下半叶西藏与祖国内地在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交往交流的全方位
嘉兴工人运动史分为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时期,改革开放时期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四大部分。第一部分主要讲述了嘉兴近代工商业的兴起、在大革命时期、抗日战争时期的工人运动。第二部分讲述了工人在恢复国家经济方面所做的各方面事项。第三部分讲述了嘉兴市各级工会在推进企事业民主管理和维护职工合法权益方面所做的工作
本书将天一阁本石鼓文的翻刻与传播视作独特的文化现象:一方面,通过详细考证此本的来源、特征及传播,廓清此本的来龙去脉及翻刻成因;另一方面,由于此本的不断翻刻与传播,使其与拓本鉴藏、学术风尚、皇权维护等问题紧密相连。
本书内容包括:“天涯彼岸:瓷与茶与欧洲中国风”“浮丹碧影:希珍堂藏康熙外销瓷的初步整理”“山水:东方壮游”“庭院:中国皇帝与文士的花园”“金雀:神州翎毛”等。
张弼是明代松江著名书法家,以草书独步一时。他的人品、政事、文章等亦为时人所重,是十五世纪中国传统知识分子的杰出代表。本书是关于张弼生平的首次全面系统整理,作者充分利用别集、刻帖、书法作品、地方志等文献,运用传统文献学版本调查、校勘、考证、辨伪等方法,以年谱形式全面钩稽谱系张弼的行年事迹,填补了学界关于张弼早年生活环境、
《史记》是中国古代文化中的经典,后世文章诗歌中的诸多典故、成语,往往出自《史记》。它里面对善恶是非的评判标准,所歌颂的孝道文化,家国情怀,极大地影响了二千多年来的中国社会。《史记小故事大全》忠于原著,集知识性与趣味性于一体,雅俗共赏。把《史记》中的十二本纪、三十世家、七十列传中的人物、事件进行了全面地概括整理,把4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