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冶因“大兴炉冶”之意而得名,被誉为“华夏青铜文化的发祥地”和“中国青铜之都”,铜是大冶的魂,铜绿山古铜矿遗址更是大冶最厚重的文化地标。铜绿山古铜矿遗址考古发现50年以来,在研究、保护、利用等方面取得的巨大进步,这离不开广大专家学者和文物工作者的默默奉献。为纪念铜绿山古铜矿遗址发现50周年,由中国考古学会指导,湖北省文
本书是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专家、中国社会科学院世界历史研究所研究员、博士生导师、中国社会科学院首批荣誉学部委员之一陈之骅教授的个人生平回忆录。书稿按照作者一路走来的人生时间线索,分为八个篇章,每章都有数量不等的小节和个人生活图片。作者学习过的地方、从事过的工作、热爱过的人、心系的祖国,这些都是他拥有过的真实人生。作者毕生
习近平总书记在文化传承发展座谈会上将中华文明的突出特性归纳为五个方面,即突出的连续性、创新性、统一性、包容性、和平性。本丛书即从这五个方面搜集相关历史文献进行分析、解读,另设理论专册从整体上研究和阐述中华文明的突出特性。共7章,分别是中华文明的起源与演进、中华文明的根与魂、中华文明的突出特性、中华文明的精神标识和文化精
本书稿是由广州市南沙区国家档案馆主编的地情书籍。计划2023年出版,国内公开发行。全书拟以图为主,文为辅的形式,通过2012年至2023年间,不同时期的南沙区的航拍地貌图,详细地记录南沙城市规模、设施等地貌信息变迁情况,为南沙区城市建设与发展变迁保留重要的历史影像资料。本书稿是由广州市南沙区国家档案馆主编的地情书籍。计
本书聚焦院士们在杭高成长、奋进的早年岁月,展示了他们的科研追求与探求历程,其中既有历史档案的印记,也包含院士们的珍贵留影和亲笔寄语。
本书共收入87处石窟及摩崖造像,是“浙江省石窟寺(含摩崖造像)专项调查”的成果展示,都分别从所处位置、始凿年代、保护级别、窟龛数量、造像数量、造像题材、题记数量、现存病害等多个方面予以呈现,是浙江省有史以来最全面、最深入、最细致的石窟寺及摩崖造像调查,每一处石窟与摩崖造像,为浙江省石窟造像打造了一份详细、精确的身份档案
本书选取具有较高文学价值及史料价值的书信65首,希望借此略见徐渭生平经历的几个主要阶段及他的生活的主要方面。所选尺牍按写作时间排序,写作时间的确定主要参考徐朔方先生《徐渭年谱》,部分尺牍的写作时间据《明实录》及各种方志考证,与《徐渭年谱》有所不同。个别难以确定具体写作时间的,排列于大致推断的时间段内。
本书从和平性的概念阐释出发,以和平性和其他中华文明突出特性的整体关联为基础,着重从中国文明史阐释中华文明和平性观念的思想内涵和基本特征,揭示中华文明和平性观念形成的历史背景和思想原因。
本书是研究中华文明包容性的学术著作。聚焦于中华文明的包容性并兼及与其他特性之间的内在逻辑与机理分析,通过考镜源流,进行概念史的考察与阐释;通过对中华文明历史进程的梳理,揭示内蕴的包容性如何呈现。重点聚焦一多关系、同异关系、自他关系、因果关系,对包容性的哲学基础进行探讨。为理解中华文明的深层次内涵提供了重要的学术参考。
本书聚焦于中华文明突出的统一性特征,从历史源流、思想观念、文明原理、古今转化等方面深入阐释中华文明的统一性。在充分考察封建大一统、郡县大一统、多元大一统的形态演变的基础上,力图呈现中华文明统一性的内在原理,以及中国共产党是如何在继承“大一统”的基础上带领中国人民建立人民当家作主的社会主义新中国,并自觉运用马克思主义原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