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是一部记录跃龙山发展历史的专著。跃龙山,缑城之圣地,宁海之象征。跃龙山是天台山余脉东延形成的一座独立山体,山势蜿蜒如龙偃卧,旧名卧龙山,又名映霞山、应家山、鹤林山。明代万历十年(1582),县令黄醇为重振宁海文风,将卧龙山改名为跃龙山。明代中期开始,跃龙山更是成为县内外文人墨客寄托心中理想的圣地。更有难以数计的县内
自2004年起,每年孔子诞辰的9月28日,均在曲阜孔庙举办隆重的公祭孔子大典。每年祭孔大典,均邀请权威专家、国学大师撰写祭孔子文,祭文成为整个祭孔活动灵魂和核心,获得了巨大的社会关注。本书汇集了2004年至2023年曲阜孔庙公祭孔子大典中的20篇祭文,对每一篇祭文的知识难点、生僻字和用典出处进行注释,将文言文形式的祭文
《濉溪历史文化丛书(全6册)》由中共濉溪县委宣传部组织编写,分别为:《风云卷》《民俗卷》《名人卷》《文旅卷》《遗存卷》《艺文卷》。该套历史文化丛书从浩瀚的史料和各种方志中查找、发掘、搜集整理资料,查找补充拍摄相应的图片,数易其稿。本套丛书资料翔实,内容丰富,图文并茂,具有一定的存史意义。《民俗卷》20余万字,主要选择了
本书是中国传统文化研究的著名专家徐小跃的个人专著。全书分专题从中国传统文化的角度对君子提出了自己特有的见解。中华传统美德是中华文化的精髓,君子文化是中华传统美德的集中体现。儒学是中华传统文化的核心,而君子之学,其实即是儒学,君子之道,无非儒家之事。本于性,志于道,据于德,依于仁,由于义,行于礼,守于信,游于艺等构成了君
丝绸之路不仅仅是商贸之路,物质交流之路,更是各民族、各文化相遇、接触、交流与融合之路。在丝绸之路上,除了物产和物种的大流动,还有技术的转移,艺术的交流,宗教和思想文化的传播。丝绸之路就是人类文明的交流和互鉴的产物,是世界各民族文明对话的路。全书从丝绸之路对于人类文明的发展的意义讲起,通过丝绸之路的远古遗风、汉绫唐绢铺锦
《北京长城故事和全域图》将北京境内的全部长城进行实景绘画,由30幅图画组成(每幅长3.6米,宽72厘米),连接起来108米,包含38处长城关隘、故城、古堡等古迹;并在每一幅画下都配有文字说明,系统叙述了每段长城背后的历史故事,内容涉及所绘长城地理位置、此处历史上发生的重大事件,以及驻守长城的将士故事等。
歙砚,又称龙尾砚,中国四大名砚之一,产自江西婺源龙尾山,迄今已有一千二百多年的历史。北宋书法四大家苏轼、黄庭坚、米芾和蔡襄,都对歙砚做过极高的评价,此后历朝历代的文人雅士对歙砚也无不喜爱与赞美。千余年来,历史的发展与歙砚的嬗变相互交辉,不同时期的文化与审美意识,在歙砚上都通过雕刻技艺和造型纹饰而留下了清晰的印迹,歙砚的
本书稿系一部介绍芜湖繁昌地区历史文化遗产的专著。书稿分为四个部分,以大量翔实的资料,从考古发现、历史沿革、名胜古迹、史志资料等方面介绍了繁昌的历史、地理、人文等,包括迄今为止发现的欧亚大陆最早的古人类活动遗址繁昌人字洞的由来,南唐至北宋时期烧制青白瓷的窑业遗址繁昌窑的形成,渡江战役中渡江第一船登陆地繁昌夏家湖等。书稿是
本书是2022年武义县博物馆“仁山:浙学胜地明招山”展览的配套图录。整个展览以吕祖谦及明招山为中心,展出相关碑拓作品40余幅。每幅碑拓,又请书法家题写题跋。本书即是在“仁山”展览的基础上编撰而成,但比展览作了内容上的深化。本书邀请郑嘉励、方爱龙等人撰写相关研究文章,从考古、历史、文献、艺术等不同角度,对吕祖谦家族墓、婺
本书充分借助民族学、人类学、民俗学、民族艺术、建筑学等学科的理论与方法,对国家级传统村落--四季吉村进行调查研究,以图文结合的方式从村落自然地理、历史沿革、空间布局、院落结构、传统建筑、家支构成、农牧生计、日常用具、人物故事、民间信仰、传统节日、人生礼仪、饮食习惯、传统服饰等方面全方位呈现村落整体面貌,系统解读彝族传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