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混一戎华:元朝统一中国的历史进程》一书,主要涉及蒙古帝国与元王朝政治史方面的内容。全书除绪论外,主要由六章构成,其中第一章《臣服或毁灭:蒙元对外征伐政策的演进》以蒙元使臣被杀或遭囚的视角重新思考蒙元的对外政策问题,从总体上考察其对外政策的逻辑变化过程,为后续各章讨论蒙古与元王朝向外征伐的转变及其演进奠定基调。第二章《
所谓永嘉学派,是指诞生于南宋温州,以薛季宣、陈傅良、叶适等为主要代表人物的,以事功为主要思想特质的儒学流派。永嘉学派对温州历史文化产生了重要影响,持续至今。本书所收论文的内容均以研究永嘉学派为主,主要分为对学派形成流变的研究和对主要代表人物的研究两部分,方便读者全面了解永嘉学派的基本面貌、思想、传承流变,以及永嘉学派研
本书系上海鲁迅几年馆编的《上海鲁迅研究》第105辑。20世纪20年代,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左翼文化群体运用马克思主义立场、观点、方法,结合中国革命文化发展实际,发起的轰轰烈烈的左翼文化运动。本辑主要围绕鲁迅与左翼文化运动展开。设有鲁迅与左翼史料鲁迅作品研究鲁迅生平研究鲁迅与同时代人研究""史料.辩证"等九个板块,,收
史说历代焦点人物丛书(12种)选取中国历史上的焦点人物,为之撰写中等篇幅的传记,同时附以历史文献(如正史中本纪、世家一类),以及古今名家对传主的评说,进而附录该传主的诗文(尽可能融入传记文字中)。本书讲述文治武功说康熙(含传记、《清史稿·圣祖本纪》、古今名家评说),康熙的父子兄弟,后宫里的女人们,宰相八九
本书收录了海伦凯勒如下作品:《我生命的故事》《我生活的世界》《假如给我三天光明》。她的自传《我生命的故事》出版于1902年,被誉为世界文学史上无与伦比的杰作;《我生活的世界》出版于1913年,也是一部自传体作品;《假如给我三天光明》1933年发表在美国《大西洋月刊》上,在这篇文章里,海伦用一种独特的方式,表达了对光明的
从农业工具到膳食饮用,从服装妆饰到建筑家具,从交通工具到玉器瓷器……这些古代物质文化是中国辉煌历史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本书细分十目,研究考证古人的吃食住行、文武之道,汇聚300余幅孙机先生亲笔手绘线描图,循名见物,以物证名。作者以深厚的底蕴、晓畅的文笔历数古代物质文化的变迁,搭建通往古人生活现
自1981年开始结集出版的汉译世界学术名著丛书至今已出到1000种。这套丛书在中国学界享有崇高的声誉,被誉为中国人文社科领域的基本学术建设工程,已成为世界学术汉译史上的一座丰碑。这座丰碑的铸就,倾注着几代学者、译者和出版人的心血。翻译同样是一种具有创造性的学术活动,翻译的专业和准确一直是这套丛书为读者称道之处。本书为中
吴宓(18941978),中国比较文学的开拓者和奠基者,诗人,清华大学国学院创办人之一,早年曾创办并主编《学衡》杂志。吴宓交游甚广,沟通中西学界。本书收录19121965年吴宓收到和珍藏的130余位师友的280余通书信,涉及白璧德、穆尔、张尔田、柳诒徵、陈寅恪、吴芳吉、汤用彤、萧公权等学人,并附少量书札影本。尺素寸缣,
本书是英国著名文化史家彼得·伯克的最新作品,对流亡者与客居者在知识史上的贡献做了广泛的思考,充满了逸闻趣事和引人入胜的发现;讲述了流亡者与客居者即使在背井离乡的阴影下,也能创造新的知识。伯克认为,历史上不同文化背景学者之间的相遇,对双方都是一种教育,让他们接触到不同的思维方式。流亡者用疏离超然的眼光看待祖
本书为教yu部青年基金项目:民国救国储金运动研究(项目编号:16YJC770008)结题成果。本书运用社会运动理论考察民国救国储金运动的生成、演化机制,解释这场运动为何发生的同时,进一步探究其凭何如何发生、发展以及因何衰落,全面地展现这场运动中官民互动及其演进过程,从政府层面、社会层面、参与者等层面多维度评价这场运动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