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上编主要内容分为三个方面:一是敦煌斋会举办过程中的物质流动;二是敦煌百姓通过斋会展示出来的“建福”生活;三是敦煌百姓通过斋文展示出来的“建功”生活。下编则为敦煌文书中相关斋文的资料汇编。本书所揭示的斋会中的香品食物等物品的流动、斋会中敦煌百姓所思所想的精神世界及其所反映出来的“建福”“建功”两种日常生活,皆
本书以图文形式分两部分对江苏盐城大洋湾盐渎古镇风物进行描述和介绍,第一部分叙述古镇中22栋古建筑及15栋仿古建筑的建筑风格、特色和人文历史,第二部分展示古镇在优秀传统文化基础上的今日之衍生。本书用图片和文字相辅的形式对盐渎古镇进行描述和介绍,使人们能够更直观地了解古镇、沉浸式体验古镇的文化。古镇的建设,在实现中华优秀传
本书汇集开罗中国文化中心与埃及广电杂志联合举办的第三届埃及全国“我的中国故事”有奖征文比赛获奖作品30篇,通过不同年龄、不同经历的埃及人到访中国或者和中国人的交往故事,反映了埃及人对中国的友好感情,记录了埃及对于中国近年来飞速发展的思考和学习,以及对于中埃两国文明历史的回忆和研究。本书收录的文章形式多样,具有很好的可读
本书作者为安徽省民俗学会会长、安徽省文史研究馆研究员、安徽省社科联委员、合肥市文联委员、合肥市民协副主席兼秘书长、《合肥文艺》编辑部主任。内容主要介绍安徽省当地的民俗习惯,通俗易懂地讲授民俗文化,弘扬地域文化,不涉及敏感话题。
本书从高校旅游管理专业的人才培养目标出发,遵循“够用、适用、实用”的教材编写原则,在借鉴和吸收众多中外民俗研究成果的基础上,从民族和宗教两个角度对中外不同民族、不同国家的民俗进行了探讨与介绍。全书包含中国民俗与外国民俗两部分,中国民俗主要介绍了汉族和部分少数民族的居住民俗、饮食民俗、服饰民俗、节日民俗、人生仪礼民俗、宗
山西应县木塔是我国现存的唯一的全木构楼阁式塔,弥足珍贵。本书是CRAFT2021届13名学员对应县木塔的研究成果合集,从史料的梳理、木结构构造的研究、造像彩画取样的分析、保护工作棚的设计构想等方面,系统的介绍了他们的工作过程、研究方法和主要的成果,数据翔实、图表丰富。本书浸透了年青学者的心血和汗水,是当前应县木塔保护前
这是一部有温度的考古笔记,作者以兼具感性气息与田野调查笔记的理性笔调,清晰而完整地呈现了其20多年在田野大地上的求索与探寻之旅。全书分为四个篇章:考古记,重返考古发掘现场,还原第一线的遗址和墓葬发掘场景;田野记,讲述田野考察中的见闻与思考,传递考古工作的魅力与趣味;历史记,探析古迹与器物之奥秘,呈现一幅幅完整的历史图景
本书是同名展览“砂与火之歌——丝路玻璃文化展”的配套图录,集中展示了日本平山郁夫丝绸之路美术馆收藏的325件(套)世界古代玻璃器以及国内出土的55件(套)玻璃制品玻璃器,以时间为脉络,以玻璃工艺发展为线索,共分为“初现与兴起”“发展与传播”“繁荣与绽放”“融合与影响”这四个部分来展现了谱写于欧亚大陆的恢弘叙事诗,反映了
维尔·戈登·柴尔德(1892—1957)是世界著名的考古学家和史前学家,是20世纪最杰出的人文学者之一。他自1925年出版《欧洲文明的曙光》一书之后,就一路踏上辉煌的学术生涯,共出版过21本考古学和史前史学专著,以及200多篇学术论文章和评论,在99种不同的期刊上发表。本书内容,如其标题所示,主要考察柴尔德的学术思想,
维尔·戈登·柴尔德(1892—1957)是世界著名的考古学家和史前学家,是20世纪最杰出的人文学者之一。他以古典学为起点,在辗转求学过程中不断探索内心追求的学术方向,最终在考古学领域开花结果。他著作等身,并作为教师培养了大批人才。本书从柴尔德的家族史开始,依次回顾了他的出身、成长、早期教育、在澳洲的大学教育、一战期间在